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呼是人们进行交流时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学术领域,称呼语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尽管此类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是称呼语这一现象仍然值得我们的关注,值得我们的进一步探究。作为突显对话者之间亲疏关系的信号,称呼语对于交际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称呼体系。汉英两种语言的称呼语也不尽相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性,在中国学生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语用失误是极易发生的。关于语用失误,Jenny Thomas (1983:97)说过,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会被认为是语言不够精通,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为人不佳。换句话说,若我们交流时在语法方面犯了错误,我们顶多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可是,若我们不能技巧性地、恰当地表述,我们便被视为是表现不好(何自然,2003)。所以,称呼语的误用往往会被看作是不得体,甚至是不礼貌和粗鲁的表现。至今为止,关于语用失误的研究有很多,可是,称呼语的语用失误却几乎无人涉猎。本文将这两个领域有机结合,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称呼语中的语用失误问题。该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包括25道选择题及4道汉译英)。40名测试者均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包括20名大一学生及20名大四学生)。根据要求,考生须根据每道题的特定情境选择或写出最恰当的称呼语形式。所产生的语用失误将被采集,并作为实验数据加以整理。依据所得数据,本文首先探讨了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关系问题。通过分析得出: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未必语用失误率低。也就是说,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语用能力的提升。此外,语用失误的根源—负迁移,负迁移的直接导因—文化差异,以及汉英称呼语的相异之处均在本文有所论述。除比较两种语言表面的称呼语体系以外,作者还深入讨论了潜在于两种语言的不同的意识形态,以期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及英语的教与学。为了帮助学生减少语用失误,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语用能力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对外语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