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时期,政治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实力日渐增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公众进行民意表达意愿的不断加强与转变业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并推动整个政治系统不断自我更新。从古至今,民意表达的加强与吸纳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基础层面,一方面是人民呼声的强烈的主观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需要。能够多大程度的在政策制定中吸纳民意,以及通过政府行为对民意的表达作一个正确而科学的回应,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民意、理性表达民意、科学分析民意以及如何使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民意之表达实现最大程度的融合关乎社会和谐发展与经济的稳步提升,是新时代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民主行政”理念当道的今天,当前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政府回应问题。政府回应涉及政府工作的多个方面,包括政府回应的速度、回应的效率、回应的水平及回应的效用等之多问题。而随着当代民意表达方式的嬗变,民众对于政府回应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政民关系的转变应引起政府的重视。进一步完善政府回应机制是当今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在政府的工作中加以重视,不可小觑。本文阐述了民意与民意表达的概念,民意表达的社会心理基础与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借由对被政策吸纳的民意表达(合法的民意表达)以及作为极端表达方式的街头政治(不合法的民意表达)的详细论述对民意表达的概念进行概括和阐述。民意表达的产生与政治生态相关,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政治生态与民意需求的相互关系的差异。由于难以实现理想化的政治生态,现实中的政府只能不断完善回应机制,尽量提高民意表达的效力。从建国初始直到改革开放之间这一阶段的民意表达方式,由于其所处的计划经济时期以及特殊的政治制度,在民意表达的方式和表现上均有自己的时代特点;而从改革开放初始至今日现代社会,公众的民意表达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而伴随这种嬗变而来的便是政府对于其应有回应机制的困惑。在着力分析了当今中国民意表达的嬗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后,进一步通过纵向的分析,对于我国民意表达方式的嬗变作出详细表述,同时对比同期政府采取的回应机制,分析转型期我国政府回应机制应有之变化与完善。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不断分化的阶层以及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差别,均对民意的表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汇聚民众意见的民意若不能得到正常的表达,没有通畅的表达渠道,便会在现今转型的特殊时期不断积压,难以被政策所消化,最终导致政治系统的堵塞,严重影响政治系统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公共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加大公务员人才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应不断加大对于政府回应机制的健全,及时有效的对民众的诉求予以回应。加大民意表达的渠道建设,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并逐步加强电子政府的建设。同时,应积极培育良好的民意表达生态环境,加大对公众民意表达方式的引导力度,进一步培育公民意识,积极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使得转型期我国的政治系统可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