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巨大的种子市场,丰富的生物遗传资源,质优廉价的人力资源,正成为跨国种业公司抢占的重点。在抢占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雄厚的研发实力和拥有的先进技术一直是跨国公司获胜的法宝。为了在竞争中赢取我国种业市场,跨国公司除了直接输入技术外,更多采取的是利用当地科技资源开发能更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产品的研究本土化策略。外国先进技术的进入和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研发,一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促进我国农业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成果,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跨国种业公司为了长期保持其技术和经济优势,也在不断强化其技术垄断和技术转移内部化策略,尽量减少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对东道国的溢出效益,防止东道国的相关研发实力提高。结果出现并不能用市场换回技术和研发水平提高,种业发展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潜在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输入和本土化研发的溢出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在华研发投资的主要跨国种业集团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主要跨国种业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种业特点,分析建立了评价种业本土化研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育种专利数据和品种权等知识产权数据,分析跨国种业公司在我国的技术独占和垄断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内部化和本土化自主开发,最后根据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策略,提出加强我国种业自主研发的政策建议。首先,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跨国种业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种业技术进步产生的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信息溢出度σ的大小。当信息溢出度σ超过0.5时,跨国种业公司在华研发效应的策略性互补作用越明显,溢出效应增大,通过溢出效应能够集聚国内研发资源,促进我国种业研发水平提高。反之,信息溢出度σ越接近于0,跨国种业公司在华研发效应的策略性替代作用越明显,挤出效应越大,说明跨国公司在挤占国内种业市场的同时,并不能带动我国种业技术研发实力增强,结果形成我国种业发展对跨国种业公司的技术依赖,丧失独立性。其次,通过专利和品种权等农业知识产权数据分析表明,跨国种业公司通过知识产权部署,独占垄断技术的趋势明显。2002年以后,跨国种业公司以年均7.5%的增长速度在华申请专利,授权专利的有效维持率高于国内专利近24个百分点。在终止专利中,将近60%的专利寿命在10年以上,而国内只有8%,并且拥有抗除草剂,抗虫等核心技术专利。最后,通过主要跨国种业公司的典型案例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正向研发、繁育、生产和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比如,杜邦先锋在我国研发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就形成了上中下游相结合的完整的技术体系,所有的技术都在内部转移,相对封闭独立自成体系,几乎不需要本土企业参与,技术的溢出效益和对我国本土研发水平提高的带动效益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