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企业招聘门槛不断提高,大量高素质人才选择低就,人力资源“高消费”和“大材小用”的现象日益凸显。根据调査发现,我国大约有84%的员工产生过这种“大材小用”的心理感受,在学术领域将其定义为资质过剩。资质过剩感在工作场所中的广泛存在及其对组织的不利影响,引起了企业管理者及学者的广泛重视。反生产行为以其潜在隐蔽性和危害性等特征,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企业招聘门槛不断提高,大量高素质人才选择低就,人力资源“高消费”和“大材小用”的现象日益凸显。根据调査发现,我国大约有84%的员工产生过这种“大材小用”的心理感受,在学术领域将其定义为资质过剩。资质过剩感在工作场所中的广泛存在及其对组织的不利影响,引起了企业管理者及学者的广泛重视。反生产行为以其潜在隐蔽性和危害性等特征,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成为危害组织的一颗定时炸弹。以往关于反生产行为的前因研究大多集中在自身压力或者挫折等自身绝对因素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比较因素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相对剥夺理论和职业动机理论为基础,以深入探究资质过剩感对反生产行为的具体作用过程为目的,构建了资质过剩感对反生产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探索相对剥夺感发挥的中介作用和职业工具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向全国多个省份、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94份,随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23.0和AMOS21.0对39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资质过剩感对反生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相对剥夺感在资质过剩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职业工具性在资质过剩感与相对剥夺感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即相对于低职业工具性的员工来说,高职业工具性的员工其资质过剩感和相对剥夺感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弱;(4)职业工具性能够负向调节资质过剩感通过相对剥夺感影响反生产行为这一间接效应,对于高职业工具性的员工来说,相对剥夺感在资质过剩感和反生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弱。本文丰富了资质过剩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路径研究,扩充了相对剥夺理论和职业动机理论的应用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方面,资质过剩感作为诱发反生产行为出现的动力源因素,要求企业在招聘时期把好用人关、避免人才闲置,在源头阻止或抑制反生产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阻断中介因素的作用路径和发挥调节作用来降低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可能,企业管理者应当注意引导和转化员工的消极情绪,增加员工的职业期待提高员工的职业工具性水平。
其他文献
主导逻辑作为“信息过滤器”和观察外部环境的“透镜”,能够对重要的外部信息做出认知反应并采取战略行动,同时主导逻辑的存在被认为是导致认知惯性和核心僵化的原因。在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深化、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商业市场环境高动态变化所传递出的外部压力下,企业高管如何不断地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识别机会窗口、获取有效资源、打破其先前锁定的主导逻辑以推动组织适应性发展,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战略性议题。要实施有效
目前由于全球变暖趋势愈演愈烈,治理大气环境愈来愈难,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碳排放政策。碳总量管制与交易规制已经成为国际碳交易市场公认的提高二氧化碳减排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碳交易规制下,企业必须满足碳排放约束。为了降低碳排放量,企业会通过技术、设备和运营改善等措施进行碳减排,以此满足碳排放约束。另外,随着消费者低碳意识的增强,碳标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偏好,消费者对于低碳产品的购买意愿成为
由于全球物流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思维的不断推广,各国经济紧密交织在一起。但近年来受到世界全球化不良事件带来的严重影响,各国、各地区的企业生产均受到巨大冲击,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世界经济萎靡,国外的进出口市场不断缩小,这对中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内企业对外出口产品受到阻碍,企业所需要的生产原材料进口效率降低,企业间为了占有本国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许多掌握核心技术的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立足国情农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产品加工业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利用科技创新进行转型升级,整体呈现稳步向好的发展趋势,但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且与
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且开放的人地关系,而近些年人口的激增与经济活动的聚集增大了各类干扰因素出现的风险,对这种人地关系的平衡产生了冲击,也对当前人类自身利益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全球灾难性事件频发的背后,反映出城市韧性的不足,各类极端天气(高温、极端降水、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环境灾害与病毒入侵等人为灾难,对人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碳限额与交易、碳税等政策以限制企业的碳排放,同时,消费者环保观念不断加深,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大了企业低碳生产的压力。然而,低碳技术开发与投入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将会加大企业广泛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碳限额与交易、碳税两种视角出发对资金约束制造商的定价、减排与融资等决策进行研究,为制造商的低碳技术投入决策与融资选
竞争激烈的群体中合作行为的产生、维持和传播,引起了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演化博弈论和复杂网络为合作行为演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企业联盟中合作与竞争共存,理性个体的不合作行为如公用资源占用、搭便车、垄断主义等会导致联盟组织资源匮乏,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和稳定。鉴于此,通过联盟机制调控合作强度与竞争强度,发挥合作积极的一面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将演化博弈论和复杂网络的理论基础应用于上下游产业联盟和同行业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是推进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因此,要重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尤其要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现阶段,经济发展逐渐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所积累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已经不适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进行绿色创新能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确立并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加强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究,以“绿色、低碳”创新为导向,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环境,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然而,近年来面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外生事件的不断冲击,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动态趋势,这也导致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
主导逻辑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认知,是管理者对所在行业的根本看法、对业务的概念界定及相关关键资源配置决策方式的集合(Prahalad和Bettis;1986)。主导逻辑也被视为是一种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所使用的关于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变化运作的认知。由于这种认知被固化为模式,使主导逻辑成为一种对业务和管理的思维定势、世界观或概念化,体现了企业的战略思维。组织的主导逻辑的形成是以高管个体主导逻辑为基础的,但是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