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家户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郊的一个回族村落。相传纳家户的“纳”姓回回是元代陕西平章政事纳苏拉丁的后代,500年前由陕西迁至此处。1524年(明嘉靖三年)建清真寺并逐步形成一个环寺而居的哲麻提(教坊)。纳家户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兴盛到遭遇镇压回民起义的劫难,从清末民初的复兴到由于行政区划变动和马鸿逵抓兵的再度衰落,从20世纪50年代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到20世纪80年代宗教和商业的复兴。
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准了银川市政府以纳家户为依托建造“中华回乡文化园”的旅游景点,把该村建造“中华回族之乡”的宏伟计划。2002年该项目得以实施。自此纳家户被卷进了一个前所未遇的发展进程中来:2002年,1000多亩耕地被征用来建造中华回乡文化园。2007年后,村中大批住房被拆迁来建造民俗街、广场、绿化带、公园。迄今该项目实施已是7年有余,中华回乡文化园已于2006年9月竣工开园。第三期项目民俗街、广场、绿化带的建设和道路的扩宽,以及由此建设的旧有民房拆迁的工作正在进行。
然而,这个发展计划的实施并没有让纳家户村民明显感到他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富裕,反倒增添了他们对于未来生计不确定性的焦虑。中华回乡文化园竣工开园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精神自信和安宁,反倒给他们带来各种新的文化困扰。
本文就纳家户从一个哲麻提嬗变为“中华回族之乡”的过程加以回溯,就纳家户过去曾有的繁荣和富足,“中华回族文化之乡”建设的由来和意涵,以及由此透显出来的当下纳家户人对于未来发展的憧憬和所陷的困顿进行讨论和分析,对发展理论,对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经济建设与民族文化表征的关系形成必要的反思和检讨。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发展并不单纯是某个区域内部的生产力增长问题,它同时也是区域之间的关系调整和变化问题。第二,发展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三,发展的多样性是必要的。笔者认为,这样的讨论对于增进人们对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