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车辆换道是交通系统中最常见的场景,其执行的效果对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乘客的乘坐安全性、舒适性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智能车辆的自主换道过程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车车协同(V2V)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换道轨迹规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加速推进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实现。同时,更智能的车辆也需要更灵活的机械结构,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辆换道是交通系统中最常见的场景,其执行的效果对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乘客的乘坐安全性、舒适性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智能车辆的自主换道过程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车车协同(V2V)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换道轨迹规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加速推进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实现。同时,更智能的车辆也需要更灵活的机械结构,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对象多为传统的前轮转向结构车辆,缺乏与更为复杂、更加机动灵活的四轮转向结构车辆的前瞻性融合,因此,本文依托于吉林省科研项目《基于耦合控制的智能车组群生态协同驾驶》(项目号:20190302077GX),以四轮转向智能底盘为载体,研究四轮转向无人驾驶换道过程,建立一套安全、高效、舒适的轨迹规划和跟踪控制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四轮转向智能底盘建模介绍了四轮转向(Four-wheel-steering,4WS)智能底盘的硬件信息和系统架构,在传统的前轮转向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四轮转向车辆动力学模型,增加了后轮转角控制量,为后续轨迹跟踪控制的研究打下基础。2.车辆换道轨迹规划算法研究分析了车辆换道的行为过程,介绍了车车协同系统相较于单车智能解决方案的特点与优势,构建了理想化的换道场景,采用五次多项式曲线作为轨迹规划方法,以换道起始、终止位置的车辆运动状态信息作为约束条件,规划出可行轨迹区间。3.避障处理与优化算法研究建立了扩展矩形车辆模型,对可行轨迹区间进行避障处理,将换道效率和乘客舒适性作为优化函数的影响因素,获得最优规划轨迹,并实时更新车辆信息,动态调整规划轨迹,保证规划轨迹的全局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性。4.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轨迹跟踪研究分析了四轮转向车辆前后轮转角分配策略,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算法的四轮转向轨迹跟踪控制器。以规划出的参考轨迹为输入,以轨迹各采样点的坐标、航向角等信息为跟踪目标,实现对目标轨迹的跟踪控制。5.算法集成与仿真试验设计试验工况,在PyCharm环境中进行编程,按照四轮转向智能底盘相关参数和道路信息进行轨迹规划、避障处理和优化算法的实现和仿真验证,确定最优换道轨迹,动态展示换道过程中各车的行驶路线和状态,并对轨迹动态调整的过程进行仿真。导出目标轨迹参数,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车辆动力学模型搭建,对四轮转向智能底盘轨迹跟踪控制器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出了无人驾驶换道过程轨迹规划、避障处理和优化算法,相较于单车智能方案更加便捷高效,降低了技术落地成本,促进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与四轮转向车辆结构进行前瞻性融合研究,通过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构建了四轮转向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了从轨迹规划到跟踪控制的一站式仿真试验,分析算法的实现效果,促进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全栈式发展。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燃料加注时间短、续驶里程长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较慢,启动时间较长,在汽车起步、急加速、高速、爬坡等工况下对整车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感受,即影响驾驶性。因此研究驾驶性建模与仿真方法是燃料电池汽车集成匹配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调研,对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动力性、经济性的建
随着智能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交通的功能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交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参与者的行为意图的不可控性等原因,合理的规划交通,实现车辆的全自动驾驶必然随之成为一个难点。现代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世界范围的广泛学者对自动驾驶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科学探索也获得了资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学者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大体上
轨迹跟踪和轨迹规划是车辆智能化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作为控制目标,通过直接控制车辆的前轮转角和四轮的驱动/制动力矩,结合多自由度车辆模型,复杂轮胎模型和人工势场模型以及模型预测控制,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和二次规划理论,实现车辆基于高速场景下超车行为的局部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针对局部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建立了线性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七自由度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汽车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及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且汽车车内噪声对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存在很大的影响。聚氨酯多孔材料作为汽车降噪材料之一,可用于降低车内噪声,提高车内环境质量。石油资源的枯竭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寻找聚氨酯主要原料之一-石油多元醇的替代品具有重大意义。另外,生物基聚氨酯多孔材料声学性能与传统石油基聚氨酯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因此通过改变聚氨酯外观结构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更人性化、考虑行人等弱势群体的更加全面的汽车安全性能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随着汽车安全性法规的出台,驾驶员和乘员在交通事故中的生存概率、受伤害程度得到普遍改善。相比之下,汽车的行人安全技术却发展较慢,人与车碰撞事故已成为全世界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减少以及避免行人在碰撞事故中受到伤害,除了推出碰撞安全法规,还有开发主动和被动安全的新技术。目前行人保护的主流技
面对日益严格的油耗限制与排放法规,兼具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当下的最优选择。作为混合动力汽车中能量混合度最高、传动系统最简洁的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ange Exte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简称REEV)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混合动力汽车实际节能减排效果与设计的能量管理策略差异较大,如果能够进行汽车未来行驶工况的预测进而改善控制策略,
基于轮毂电机和转向电机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不但具备正常电动汽车在环保节能方面的优点,还可以更好的对车辆进行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性等方面的控制。除此之外,基于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还为多种不同转向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丰富了车辆的驾驶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本文基于可以实现多种转向功能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对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以及基于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的
时至今日,道路上大部分车辆仍然依靠内燃机(ICE)将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石燃料不仅是有限的资源,而且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氮氧化物(NOx)等对环境和人类具有不利影响的有害气体。为了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投入研发了大量的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及纯电动汽车(BEV),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尽管这些汽车的销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为铰接式车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铰接式车辆容易发生事故,而且事故损失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针对乘用车的主动避障系统已经被逐渐开发出来。因此,研究基于铰接式车辆的主动避障控制策略具有社会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某铰接式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发现前方存在障碍,在确保车辆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紧急变
为有效评估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和优化其系统设计,需要对雷达导引头的动态工作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对雷达导引头动态工作过程建模仿真是一条有效途径。根据雷达导引头的工作原理,确立了先功能单元模块后动态工作过程仿真的框架,对其功能单元模块、搜索、检测、跟踪过程分别建模并进行仿真实验。实验实现了雷达导引头的动态工作过程仿真,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