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不同类型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类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0例2012年1月到2017年6月在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为支架内再狭窄,根据Mehran分型分为Ⅰ型(7例)、Ⅱ型(17例)、Ⅲ型(22例)和Ⅳ型(4例)。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冠脉造影特征,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联因素。结果:在50例患者中,从临床特点上看:4种类型之间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冠脉造影特征上看:4种类型之间在分叉病变、多支病变、冠脉钙化、支架直径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支架植入前病变严重程度和支架总长度上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前病变严重程度越重、支架总长度越长都会使再狭窄程度越重。结论:支架植入前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和支架总长度可能与再狭窄类型相关。第二部分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不同干预方式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再狭窄患者中根据再狭窄模式选择不同治疗方式(DES、DCB、BA及加强药物治疗)的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7年6月在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为支架内再狭窄,并再次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干预手段不同分为支架植入治疗组(29例)、药物洗脱球囊组(9例)、单纯球囊扩张和药物治疗组(12例);根据植入支架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分为三组:1-27分组(冠脉轻度狭窄组15例)、28-50分组(冠脉中度狭窄组22例)、51-152分组(冠脉重度狭窄组13例);根据血管病变长度分为病变长度>20mm组(33例)和<20mm组(17例);根据支架植入后冠脉造影提示血管内径再次狭窄(ISR程度)分为4组:狭窄程度<50%组(2例)、狭窄程度在50%-75%之间(6例)、75%-90%之间(14例)及狭窄程度>90%组(28例)。对于狭窄程度轻、病变长度短、局限于支架内的I型和部分Ⅱ型病变患者行药物治疗和高压球囊扩张术;对于狭窄程度较重、病变长度长、累及支架节段的再狭窄患者先行球囊扩张,再根据扩张的结果由术者决定是行再次支架植入术还是行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胸痛复发、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血栓。结果:对病变长度和支架植入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中可看出:病变长度越长发生非局灶型病变(Ⅱ型、Ⅲ型、IV型)比局灶型(Ⅰ型)显著(P<0.05);支架植入前血管病变程度越重发生非局灶型病变较局灶型的显著(P<0.05);局灶型病变以单纯球囊扩张和加强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单纯球囊扩张5例,加强药物治疗1例(患者拒绝行PTCA术,要求药物治疗),药物洗脱球囊治疗1例---血管病变比较重;非局灶型大部分再次植入支架或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其中有4例非局灶型、狭窄程度较重的,因患者个人拒绝行PCI治疗,予以选择药物治疗。少数病变程度较轻的给予单纯球囊扩张和加强药物治疗,结果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发现四组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TLR、胸痛复发及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再狭窄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对于狭窄程度轻、局灶型病变可选择单纯球囊扩张或加强药物治疗,对狭窄程度重、非局灶型病变可选择再次植入支架或药物洗脱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