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工业,还是居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都不断地增加,电力工业迎来了又一次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压力。对于电力企业的电站而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涨价,导致了生产成本迅速提高,这对电站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设备维修费用、保证生产安全运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研究和开发相应的电站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对于优化电力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事故发现率、保证企业安全生产、降低企业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不仅可根据设备的故障模式确定针对性的维修策略,而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维修经济性和维修策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复杂系统维修中应用的首选维修分析方法。但是传统RCM在设备的重要度分析、状态评价、维修优化等方面缺少定量化的工具,因而降低了维修分析的效率和精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CM分析方法,确定了电站设备维修决策过程,并着重研究了决策过程中的设备重要度分析、维修决策及周期优化等关键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KKS编码体系的概念、规则和符号,将其引入了电站维修管理系统,使其与RCM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分级、分类的模式将电站中各种设备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清晰地分类和管理,为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创造了条件。本文又针对现有设备重要性分析受主观因素影响过多而不准确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电站设备重要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设备重要度分析方法,并根据重要度判据将设备分类,建立了各类设备维修方式决策规则。针对复杂设备提出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定量故障风险分析模型,提高了风险分析的精度,为状态评价的特征参数提取提供依据。本文还给出了电站设备维修方式决策规则,并按该规则确定了汽轮机及其辅助系统主要设备的维修方式,同时以经济性为基础详细考察了故障率衰减、年龄减小和综合两者特点的混合型三种预防性维修模式,引入了随机变量的概念评估预防性维修的效果,建立了单位时间平均维修费用优化模型,为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现场作业的调度提供决策支持;并对混合预防性维修模式引入了可靠度约束条件,获得了有效兼顾维修费用和可靠度关系的最佳预防性维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