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政是县域政治的简称,是政治主体围绕县域公共事务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组织结构、权力关系和治理政策、治理活动的总称。县政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政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民国时期是中国县政发生重大变迁和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当代中国地方政治的诸多制度安排均能在这一时期找到影子。然而,地处民国政治腹地的江苏县政尚属学界未曾系统探索过的领域。吴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使之具有考察民国县政的典型意义。以民国时期的吴县县政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1912年民国元年开始,至1937年日军入侵吴县,吴县县政府撤离前结束;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苏州市。研究目的是,透过对民国时期吴县县政结构、关系、机制的静态图解和对制度、组织、治道变迁的动态建构,探究其发生时的广阔历史背景和历史源流,诠释其变革与变迁的深层原因和深远影响,揭示其陈陈相因、传承与更新互相交织的演进逻辑;进而由一县透视一省,乃至管窥整个国家,尝试达成对近现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由君主制度向宪政制度转变的方式、轨迹和脉络的整体认知,回答民国县政中新旧事物的交替机理和路径,也即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问题。研究途径采取政治学理论中的历史制度主义,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将县政的历史、结构与政策(行为)充分结合在一起,对历时性(当下及过往)的县域政治现象和变迁过程进行动态研究。具体的研究视角包括如下四个层面:一是县政制度研究,也即文本意义或时间维度上的县制研究;二是县政结构研究,也即实证意义或空间维度上的县制研究;三是县政政策研究,也即功能意义上的县政研究;四是县政活动研究,也即行动意义上的县政研究,或县政过程研究、“活”的县制研究。通过对清季县制变革以来吴县县政制度变迁、权力结构演变和县政提取、分配、管制等不同方面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在吴县县政的创建、运转和变革过程中存在极强的路径依赖。清季县制改革本身虽未获得成功,但这场改革却成功规划和指引了未来数十年县制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实践路径。在清季变革的基础上,民国县政既有传承,也有许多新的发展。余论部分总结了吴县县政活动新发展中所包含的如下基本特点:权力结构、政治角色和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旧的制度原则、组织设计、思想理念、政治角色和旧的行为方式仍旧杂糅在民国以后新的县政生活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和特定范围内与政府分享治权的唯有乡绅,绅权与官权之间的互动合作存在此消彼长的特殊现象;未能彻底清除“人治”传统的影响是民国县政法治建设最大的缺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随着行政管理职能扩大、行政体系膨胀和民间社会蜕化,吴县县政活动中的全能主义倾向已经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