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肠道菌群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抑郁症的病因探讨及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选取7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同时招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86例(对照组)。入组后进行一般资料收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入组第二天清晨采集血液、粪便样本,其中抑郁症组治疗6周有效的患者再次收集粪便、血液样本(共40例),并进行HAMD评分评定;使用粪便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粪便肠道菌群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对提取的DNA中双岐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脆弱类杆菌属含量进行测定,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抑郁症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细胞因子的差异,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细胞因子的变化,将肠道菌群含量与细胞因子、临床特征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抑郁症组经过治疗后,将肠道菌群的变化量与HAMD减分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采用双侧检测,检验水准设定为P<0.05。结果:1、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数据比较抑郁症组(N=78)与对照组(N=86)的比较:性别(χ2=1.008,P=0.315)、年龄(t=1.062,P=0.29)、文化程度(t=1.72,P=0.087)、BMI(t=1.733,P=0.08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HAMD评分(30.73±6.05)、HAMA评分(14.58±6.57)明显高于对照组(5.57±1.52)、(4.24±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含量(lg copies/g)比较抑郁症组双岐杆菌属(7.46±0.48)、大肠杆菌属(7.84±0.31)、乳酸杆菌属(7.97±0.60)、拟杆菌属(7.32±0.76)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7.67±0.45)、(8.00±0.48)、(8.28±0.68)、(7.60±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7,P=0.002,P=0.015)。3、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细胞因子水平(ng/L)比较抑郁症组IL-1β(50.11±3.08)、IL-2(41.31±6.67)、IL-6(30.64±5.59)、TNF-α(27.32±1.92)水平高于对照组(45.95±3.74)、(36.49±3.98)、(27.57±5.97)、(23.55±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1,P=0.000)。4、抑郁症组肠道菌群与细胞因子相关性抑郁症组双岐杆菌属含量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225,P=0.048;r=-0.273,P=0.016);大肠杆菌属含量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317,P=0.005);乳酸杆菌属含量与IL-2水平呈负相关(r=-0.569,P=0.000)。5、抑郁症组肠道菌群含量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抑郁症组乳酸杆菌属含量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289,P=0.01);双岐杆菌属含量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25,P=0.027)。6、抑郁症组肠道菌群含量(lg copies/g)及HAMD评分治疗前后的比较抑郁症组经6周抗抑郁治疗有效的患者共40例,双岐杆菌属(8.07±0.88)、乳酸杆菌属含量(8.34±0.58)高于治疗前(7.36±0.47)、(7.97±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治疗后HAMD评分(9.6±4.47)低于治疗前(30.9±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抑郁症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的比较抑郁症组经6周抗抑郁治疗有效的患者IL-1β(48.25±4.18)、IL-2(37.58±6.03)、IL-6(29.16±2.54)、TNF-α(25.22±1.55)水平低于治疗前(49.83±3.00)、(27.20±2.1)、(30.10±3.91)、(39.89±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P=0.014,P=0.001)。8、抑郁症组治疗后肠道菌群与细胞因子相关性抑郁症组经6周抗抑郁治疗有效的患者乳酸杆菌属含量与IL-2、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00;r=-0.349,p=0.027)。9、抑郁症组治疗后双岐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增加量与HAMD评分减分率的相关性抑郁症组经6周抗抑郁治疗后双岐杆菌属增加量与HAMD减分率无相关性,乳酸杆菌属增加量与HAMD减分率呈正相关(r=0.415,P=0.008)。结论:1、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多种肠道菌群含量下降、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肠道菌群含量与炎性细胞因子存在着关联;双岐杆菌属含量越低,TNF-α水平越高,大肠杆菌属含量越低,IL-6水平越高,乳酸杆菌属含量越低,IL-2水平越高;乳酸杆菌属含量越低,患者抑郁症状越重。2、抗抑郁治疗有效的患者乳酸杆菌属、双岐杆菌属含量升高,IL-2、IL-6、TNF-α、IL-1β水平下降,治疗后肠道菌群含量与炎性细胞因子仍存在着关联,治疗后乳酸杆菌属含量越高,IL-2、TNF-α水平越低;乳酸杆菌属增加量越多,患者HAMD评分下降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