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系列花生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种群多样性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生细菌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抗逆能力的有益微生物资源,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体内。本研究通过调查目前四川省花生种植推广品种——天府系列的内生细菌资源,研究了花生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及其分布规律,揭示了花生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优势菌种分布,为促生抗病内生细菌的筛选和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如下: 1.通过对花生内生细菌自然种群的分离鉴定,明确了芽孢杆菌属(Bucillus)为花生内生细菌的主要种群。利用平板稀释分离法,从四川省3个花生推广品种天府11号、12号、13号和对照岳易的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中分离获得220株内生细菌。采用传统分类法共鉴定出17个属,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欧文氏菌属(Erwinia)、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产碱菌属(Alcaligene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库特氏菌属(Kurth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菌属(Xantomonas)、变形菌属(Proteu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Enterobacter、Flavobacterium、Kurthia、Pseudomonas、Xantomonas、Proteus分布最少,Bacillus、Micrococcus、Erwinia则为花生内生细菌的常见菌群,其中Bacillus是优势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鉴定出11个种,包括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蜡质芽孢杆菌(B.cereus)、坚强芽孢杆菌(B.firmus)、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球形芽孢杆菌(B.sphaericus)、蕈状芽孢杆菌(B.mycoides)、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tearothermophilus)、缓病芽孢杆菌(B.lentimorbus)。巨大芽孢杆菌是其中最优势的菌,是所有品种的常住菌群;枯草芽孢杆菌也在每个品种(至少有一个生育期)中都能分离到。非芽孢杆菌中,微球菌属是每个品种的常住菌群;欧文氏菌属能定殖在每个品种中。各品种芽孢杆菌的总数量在内生细菌总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为:花期83.3%,收获期57.1%。 各品种不同生育期分离的内生细菌总数及其种群多样性有较大差异,但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规律:各品种苗期的内生细菌数目都为最高,苗期的种群多样性指数也都是处于最高或次高位置,除了天府12号的种子略高于苗期0.02之外,其余各品种苗期多样性指数远远高于其他生育期。 2.根据形态学观察判定,分离出的15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的6个类群5个亚群。每个花生品种中都有放线菌分布。叶是其分布最广的部位,茎中则最少。天府13号和岳易的种子中,也分别分离出3株放线菌。
其他文献
九年级英语不同于七、八年级那样有特点和规律,其内容繁多,头绪也繁杂.九年级学生既要学习新课又要复习备考,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中考英语命题趋势,及时调整九年级英语学习及复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愈发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倡导构建高效课堂.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一系列有效策略来
本文基于实际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着重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法的价值意义,同时也根据教学实例详细分析了情境创设法的具体应用方法,旨在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可行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适合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与写话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提醒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动脑筋花心思让小学生们爱上读写,进而掌握有效的读写技能技巧,从而提高阅读与写话能力,为有效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关键词:英语阅读与写话;现状分析;能力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如果没有打好扎实的读写基础,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就会困难重重。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与写话能力势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当前备受推崇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际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做法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本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各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应运而生,为了构建高效课堂,保障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有一部分老师开始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经验的积累为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