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农民工就业问题相伴而生。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农民工能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源,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促进农民工就业。山东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山东省政府的难题,为达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发展目的,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研究其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民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理论进行系统回顾,接着分析山东省农民工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现状,并对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原因进行探讨,运用ADF检验、Granger Causality检验、协整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二者相关关系,然后利用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分析二者和谐度。结合前文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进程基本同步,但并不完全均衡,就业结构还是要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2)第二、三产业和主要行业农民工就业及产值的增加促进就业水平提高,说明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需求前景广阔。在单个行业农民工就业水平对产业农民工就业的作用方面,制造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是最大的,用数据说明制造业将会成为农民工“就业大户”之一。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对整体农民工就业吸纳能力并不大,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注意激发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潜力;(3)目前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结构失衡,二者协同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劳动效率不高;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经过2004-2006年的急剧下降后层现平稳态势并且逐渐接近于0,对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有着较大的吸纳能力;与第一、二产业比,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偏低,在经济调控上比较容易,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要低于第二产业。可预测,随着时间推移,第一、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逐步缩小。最后,针对上述结论,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首先要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的认识,制定统筹方针。产业结构调整方面:(1)创新发展第一产业,科技兴农,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化水平;(3)优化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培育本地第三产业。农民工就业方面:(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革农民工培养机制,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2)加强对企业监督,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为农民工就业塑造良好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3)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调整农民工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机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