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证型与相关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兼总结卢秉久教授临证治疗CHC的经验,为CHC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通过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并确诊为CHC患者19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舌脉、理化检查等,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CHC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中医证型与各理化指标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卢教授临床辨治本病经验,简要阐述本次研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1.194例CHC患者以中年患者居多,多数患者感染途径不明确,但输血仍为其高危感染途径,多数患者有干扰素治疗史。2.患者症状以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小便黄赤、倦怠乏力为主,舌象多见舌红、舌淡,苔薄白,脉象以沉、弦、细为主。3.194例CH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可归为四大证候要素:肝郁、湿热、脾虚及阴虚。4.194例CHC患者经辨证分为6种证候类型: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正虚邪恋证及瘀血阻络证,其中以肝胆湿热证型最多见。5.肝胆湿热证患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偏大,病程较长;肝胆湿热证患者多有饮酒史,而经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证。6.理化检查方面,肝胆湿热证患者ALT、AST、AST/ALT、TBIL、DBIL均值最高,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TBIL、DBIL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CV-RNA水平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B超情况:瘀血阻络证在门脉宽度及脾厚度均值最高,肝胆湿热证均值最低。8.卢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重视调肝养脾,扶正驱邪,兼以清热祛湿。结论:1.CHC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经聚类分析可归为肝郁、湿热、脾虚、及阴虚四大证候要素;经辨证可以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正虚邪恋证及瘀血阻络证6种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所占比例最多。2.CHC患者各证型间理化指标有所差异,肝胆湿热证多表现为TBIL、DBIL的升高,瘀血阻络证在门脉宽度及脾厚度方面表现较重。3.卢师以调肝养脾,扶正驱邪,兼清热祛湿为治疗大法,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可有效改善CHC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