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平哀牢山红瘰疣螈的繁殖迁徙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陆生栖息地和水生栖息地之间的繁殖迁徙是许多两栖动物繁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地区两栖类种群的繁殖迁徙活动规律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动物如何适应当地特定的环境条件,同时可为物种的保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是分布在云南山地环境的典型有尾两栖类动物,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虽然对红瘰疣螈的形态、地理分布、物种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繁殖习性、产卵行为及早期胚胎发育已有一定研究,但对云南特殊的山地环境中红瘰疣螈的繁殖迁徙规律和迁徙特点仍然缺乏基本的了解。开展红瘰疣螈的繁殖迁徙研究,对于了解红瘰疣螈种群在繁殖期的时空变动规律,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和物种的保护与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弄清红瘰疣螈繁殖迁徙的基本规律,了解红瘰疣螈如何适应云南特殊的山地环境,本文以栖息于云南新平哀牢山地区的红瘰疣螈种群为研究对象,在2012~2013两个年度的红瘰疣螈繁殖季节(4月~8月),使用剪趾标记,围栏-陷阱,捕获和重捕法对红瘰疣螈的繁殖迁徙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弄清红瘰疣螈的繁殖迁徙时间、昼夜节律、雌雄两性繁殖迁徙的差异、迁徙前后个体形态的变化、繁殖迁徙方向等繁殖迁徙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环境因子对繁殖迁徙活动的影响,为该物种和其它有尾两栖类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2013年红瘰疣螈的繁殖迁徙时间从5月2日到8月3日,共持续了94天。2.繁殖迁徙期红瘰疣螈的性比明显偏向雌性,表明进行繁殖迁徙的红瘰疣螈主要是雌性。3.雌雄个体在繁殖栖息地的停留时间并无显著差异。大多数雌性红瘰疣螈个体在产卵场所停留时间在一个降雨周期以内,显示红瘰疣螈雌性产完卵后立即迁出产卵场。4.繁殖迁徙活动大多发生在夜间。5.繁殖迁徙行为与气候因子有关,降雨是促使红瘰疣螈开始繁殖迁徙的关键因子。6.雌性个体体重在繁殖迁徙前和繁殖迁徙后有显著差异,其他形态无差异,雌性体重下降雌性个体产卵的结果。7.繁殖栖息地的环境特征决定了繁殖迁徙的方向。大部分红瘰疣螈个体迁出方向与迁入方向一致,迁徙路线与是否具有隐蔽场所有关,红瘰疣螈偏向于选择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大且潮湿的区域进行迁徙。对云南新平哀牢山红瘰疣螈的繁殖迁徙研究结果揭示,在红瘰疣螈的繁殖栖息地求偶交配场所和产卵场所是分离的,向繁殖水体迁徙主要是雌性,繁殖迁徙为雌性的产卵迁徙;降雨节律决定红瘰疣螈的繁殖迁徙节律,红瘰疣螈繁殖迁徙活动通过与气候,特别是降水节律保持一致来适应云南特殊的山地环境。作为云南山地环境中典型有尾两栖类动物的代表,进行红瘰疣螈繁殖迁徙活动规律及繁殖迁徙方向的研究对于该物种和其它有尾两栖类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新课程深入开展的今天更为凸显。科学课堂上,在培养学探究性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进行有效探究,笔者结合实例,从有序、有趣、有情、有益四个层面就行探索,期许在提高科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上抛砖引玉。  【关键词】科学课;探究性学习;有效性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
小学生往往是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爱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学习中,孩子的注意持续时间不易持久,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社会活动舞台,模拟真实情境再现生活,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情景,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教育管理中呈现的教育管理结构失调、教育管理意识缺失、教育管理活动力不足等病理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构建适宜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结构体
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小学生冲动性﹑好奇性﹑从众性﹑逆反性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我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些许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提高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初学阅读的
<正>于洋、唐国强、葛优、谢芳、张良、陶玉玲、牛犇、袁霞、张嘉译、侯勇、马思纯;贾樟柯、吴宇森、李晨、范冰冰、黄渤、王学圻、张译、海清……9月,两场电影界盛事绽放在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虽已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达到增进老年人福利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也促成了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重新定义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规定高中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这一规定把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比传统的教学更清晰,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深化了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重新确立了“健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