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气候系统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作为中国海域的一部分,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区域,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AMU)和马里兰大学(UMD)发布的全球简单海洋数据同化系统获得的再分析数据—1871-2010年的SODA2.2.4月平均数据资料、平均海表温度、盐度、洋流数据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气候系统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作为中国海域的一部分,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区域,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AMU)和马里兰大学(UMD)发布的全球简单海洋数据同化系统获得的再分析数据—1871-2010年的SODA2.2.4月平均数据资料、平均海表温度、盐度、洋流数据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2009年发布的全球海底地形深度数据库(ETOPO1)全球海底地形数据,结合洋流图和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分析140年的东海和西太海域表层温度的变化,表层流场和月际变化。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气候变化的趋势,包括长期、短期和周期性变化的特征,确定气候过渡期的时间节点。找到极端温度年份,确定研究区范围内气候过渡期的时间范围、概念。分析“气候过渡期”研究区的海洋水文气候环境情景。进一步细化分析气候过渡期的东海和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五个时间段内海域表层温度和盐度年际变化状况。探讨气候过渡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我国是受海洋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国家,研究气候过渡期时间范围内的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1988-1989年拉尼娜事件发生时的变化情况,有利于为以后的变化预测提供资料。最后为了更加深入细化各海域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利用特征点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区域间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发生时的变化特点。结论如下:(1)在1871年-2010年的140年,东海和西太海域海表温度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虽然偶有波动,但是海表温度上升的趋势已然非常明显。(2)从1968年开始,一直到1998年甚至直到21世纪,温度在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达到极端最高温,此后的年份海表温度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研究区的海表温度已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3)通过对气候转型期选取的特定区间进行分析,研究区范围的平均海表温度一直在动态变化,对平均温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海区的最低温。(4)对1871-2010年的平均海表盐度进行分析,一般而言,海区海表温度越高,对盐度造成的影响是导致盐度增加,反之,当海表温度降低时,研究区平均海表盐度也会降低。(5)整个研究区中,东海大陆架海区的140年平均月际变化最大也最明显,东海黑潮海区140年平均月际变化次之,而西北太平洋海区的140年平均月际变化则较小,也比较稳定,受洋流的作用不是很明显。(6)在厄尔尼诺发生时,在东海和西太海域范围内,东海大陆架区域的最冷月和最热月温差相对来说会减小,并且纬度越高该现象越明显。(7)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由于在20世纪后期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拉尼娜现象已经由传统的对东海和西北太平洋海洋和陆地强冷空气和剧烈降温影响逐渐转化为影响不明显不充分,并且有一定概率出现暖冬。
其他文献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上海作为中国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的沿海超大型城市,因其海陆相连的特殊地理区位,极易遭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影响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等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选取上海市1960—2018年1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13种极端气温与降水指数来定义极端气候事件,结合中国气象局
华东地区徒步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由于活动时间短,相较于既往以月度、季节、年度气候舒适度为切入点的研究,需要更微观的尺度。因此,结合徒步旅游的活动特征,在具有时间分辨率的气候数据序列下,对我国华东地区春秋徒步旅游活动的气候舒适度进行精细尺度的评价,从而为游客做徒步决策提供参考。结合徒步旅游活动时长特征,把每三日设定为数据粒度,利用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共计58个气象站点近30年(1992-2020年)的日平
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导致洪水风险上升,评估洪水暴露人口是洪水风险管理的重点之一。开放获取的人口空间化数据和洪水模拟数据为此提供了数据支持,但相关评估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针对洪水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目前研究仅关注了洪水致灾因子或承灾体单一维度,忽略了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不确定性。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收集多项开放获取的人口空间化数据和洪水模拟数据,提取多种数据组合下的洪水暴露结果,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其严重程度也不断加强,对人类安全和自然资产造成严重影响。海洋可以调节气候,是了解当前气候状况和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领域,研究海洋的极端状况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SODA2.2.4月平均数据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寻找
随着人口经济及其资源等承灾体的暴露量迅速增加,沿海地区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的脆弱性日益严重,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大。脆弱性与韧性是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应对能力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当前对于脆弱性与韧性的关系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只有少数学者通过实际案例探究了脆弱性与韧性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聚焦中国沿海地区,从区县级尺度探究灾害影响下脆弱性与韧性的关系。因此,明确脆弱性和韧性之间的关系对沿海地区进行灾害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灾难性天气事件(如台风)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2021年台风烟花和2022年台风梅花,研究了短期频繁台风对亚热带人工林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台风扰动背景风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调节机制。一种被称为随机森林(RF)的机器学习算法被用来识别影响碳通量的因素。RF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总生态系统生产力
城市土壤作为地球土壤圈层中与人类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进入环境并在城市土壤中富集,使土壤性质发生改变,土壤污染物毒性强、难降解的特点也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了解土壤污染物富集情况,准确识别污染物的分布与来源以及明确污染造成的风险水平是进行土壤修复与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某废弃工业用地为研究区域,通过研究区表土45个采样点得到土壤Cu、Ni、Pb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人类工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多种气态、液态和固态污染物质进入土壤环境,在土壤中进行富集,改变了水稻土土壤性质,包括水稻土磁学性质,不仅引发环境问题,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对水稻土进行快速高效地健康监测迫在眉睫,环境磁学和高光谱技术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土壤磁学参数估算提供了科学手段。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利用地统计学、多重分形法对水
森林作为全球重要的碳汇和最大碳库,增强其碳汇能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青浦区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是推进长三角地区实现碳达峰目标和方案的先行区。因此准确估算青浦区森林碳储量,对实现森林资源有效管理规划,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样地清查方法虽然能够对森林碳储量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但是
目前中国经济已步入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常态,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速度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以其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逐步成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然而,长江经济带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长江经济带在新一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将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因此,实现区域协同创新是顺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选取长江经济带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