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主义到情境主义——西方文明中人文主义概念的动态阐释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主义一直以来是诸多文学作品、哲学思考、文化传统、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变革中的主题。作为人类经验的中心价值,人文主义有着悠久的传统,历经人类历史中众多变革。然而,其重要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探讨中;它依然深刻的影响着当代社会--近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就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意蕴。但我们可否把当今社会中的人文主义等同于西方文化传统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呢?人文主义的内涵有没有中国的因素呢?为了阐明诸如上述问题,本文旨在对人文主义进行本体论研究,即探讨人文主义尤其是西方文明中人文主义的本质与内涵。 人文主义作为现实的社会价值或文化运动与其作为亟待定义的意识形态或哲学概念迥然有别。众多史学家,哲学家,词典编纂者们都曾探寻它丰富的内涵。传统观点认为,“人文主义”一词是“一场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运动”。事实上,人文主义是19世纪的历史学家创造出来用于解释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现象。此后人文主义这一词汇经常在不同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被重新定义。由此引发的概念上的混乱不仅反映出探讨人文主义这一词汇本质与内涵的需要,也体现了审查其定义方法的必要性。因此,本文探讨了定义与定义方法的关系,并同时发现本质主义关于人文主义一词的定义着重宣扬人类本性与需求的首要性,而这需要在不同时代及情境中得以阐释;因而本文着力说明不同情境为人文主义带来的变量以及人文主义中不变的本质。本文将采用情境主义的研究方法对西方文化传统中人文主义的定义进行整合,发现人文主义这一抽象的定义只有在不同的情境中才能被具体有效的阐释。这一发现也适用于新情况下人文主义概念的阐释。 本文由五个篇章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人文主义传统的发展及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等。第二章至第四章为主体部分,首先从什么是定义、定义的方法、充分定义的标准出发,接着阐述了人文主义这一词汇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历史上各种对人文主义的定义,并对以上定义进行常量与变量的分析和评估,进而尝试结合本质主义与情境主义的定义方法整合人文主义的定义,分析其内涵及表现。最后一章为结论部分,人文主义虽然历经了几个时代,但却保持着延续性。其本质不变,内涵却在不断的丰富发展。因此,人文主义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得到最为有效的阐释。研究西方人文主义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尤为重要。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正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因此更应提倡人文精神,总结西方文化中的经验教训以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其他文献
本文以隐喻的翻译作为唐诗翻译研究的突破口,以《唐诗三百首》中出现的隐喻为语料,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唐诗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学的阐释,在充分理解隐喻的深层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并提
宫泽贤治的童话特色多样,其中之一是肢体语言丰富。“笑”是肢体语言的表现之一,贤治童话中的“笑”的表达频繁,种类多样,且具有特殊的意义。本论文以宫泽贤治的少年小说及其
本论文是一项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语言失误的研究。本项研究依据托马斯(1983)提出的“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