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股权集中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开始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主流。自La Porta首次提出终极控制人概念,人们对控股股东行为特征的研究开始不仅局限于直接控股股东层次,开始层层追溯公司的终极控制人。终极控制权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终极控制人可能采取一些方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有许多成果,例如“股利信号理论”、“股利顾客效应理论”,以及“股利分配代理成本理论”等,其中股利分配代理成本理论是主流理论之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实践表现出许多独特现象,是另一种“股利之谜”。
本文将终极控制权性质特征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象作为研究主题,对终极控制权和股利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2004-2009年2954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统计描述和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多角度研究和探讨了在我国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下,终极控制权性质特征与股利分配现象的关联性,以及其动机和原因。研究发现: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多具有随机性,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习惯“跟着政策走”、“跟着舆论走”;⑵现金流权一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越高,越倾向于用股票股利代替现金股利,但当控制权一定,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对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方式的影响并不显著;⑶国有性质的终极控制人倾向于选择股票股利,非国有性质的终极控制人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但是以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来度量终极控制人的行为选择时,终极控制人的所有权性质差异对股利支付方式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一方面更好地展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象和特点,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制约终极控制人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理论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