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向财务报告使用者传递客户企业信息的主要媒介,其核心功能在于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的基本经济状况、财务报告质量与当下经营风险,促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济业务实质的知晓与理解(De Fond and Zhang,2014)。但碍于旧版审计报告简单固定的内容与形式,难以为利益相关者及时有效地提供增量信息与决策参考。为弥补旧版审计报告缺乏增量信息的缺陷、提高审计过程的透明度,各国相关监管机构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新审计报告要求,中国也于2016年实施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新审计报告要求,其主要变化在于要求强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国内外已有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研究一方面侧重于探究其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Reid et al.,2019;吴溪等,2019)与市场反应(Gutierrez et al.,2018;Lennox et al.,2019;王艳艳等,2018)等客户层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主要揭示其对审计责任(Gimbar,2016;Brasel et al.,2016)与审计风险(Kachelmeier et al.,2019)等审计方的作用,相关研究结论尚不统一。与关键审计事项经济后果的已有研究相比,涉及其披露动因及深入其文本内容的相关研究还明显不足。以关键审计事项为研究场景,本文试图揭示审计的信息传递功能。首先,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提升了审计报告的灵活性,在部分关键审计事项由事务所与企业管理层及治理层沟通确定的背景下,有潜在需求的企业是否会借助这一新增渠道来传递信息?本文基于企业同时面临融资约束且无分析师跟踪的视角,研究发现,同时面临较高融资约束且无分析师跟踪的企业(需求企业),其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与关键审计应对数量更多,审计方为其出具肯定性评述的概率更高,数量也更多。但当需求企业当期盈余管理程度更高时,事务所进行信息认证的概率更低,数量更少。审计帮助企业传递信息还收取了更多的审计费用。此外,面临换股并购且无分析师跟踪的企业也通过关键审计事项来认证了信息。随后,需求企业通过关键审计事项到底传递了何种信息?深入关键审计事项文本内容的研究发现,需求企业通过关键审计事项所传递的信息更多涉及企业的盈利水平、管理层判断与风险及不确定性等主题,且企业披露这些主题信息越多,审计为其出具肯定性评述的概率更高,数量也更多。基于文本相似性的研究发现,需求企业披露了更多的个体特质性信息,审计为特质性信息出具肯定性评述的概率更高,数量更多。进一步地,需求企业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文本可读性更高,语调更正面。审计为较高可读性与正面语调的关键审计事项出具了更多的肯定性评述。最后,需求企业还将财务报表附注与关键审计事项进行了链接,且其链接的数量越多,审计师也更可能为其出具肯定性评述。尤其是那些本身面临较高风险与年报更长的企业,此种信息链接现象更为凸显。进一步地,企业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后又是否帮助其实现了预期目标?基于融资成本与企业市场价值视角的后果检验发现,相对于关键审计事项中无肯定性评述的企业,关键审计事项中有肯定性评述的企业,其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更低,年报披露后的短期市场反应与长期股票回报明显更高。且关键审计事项中肯定性评述的数量越多时,其融资成本降低程度与企业价值提升效应更大。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中的肯定性评述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盈余与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也强化了企业的盈余反应系数。最后,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传递效应又是否会随客户企业的差异传递动机与审计方的不同传递效力而存在明显差别?结果发现,信息传递动机方面,民营企业与处于较低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企业,其通过关键审计事项来传递信息的动机更强,审计对需求企业进行信息认证的现象在处于较低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企业样本中明显存在;面临较高不确定性及较高成长性的企业,其通过关键审计事项来传递信息(尤其是信息认证)的动机更强。信息传递效力方面,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传递效应仅在被十大事务所和行业专家审计的客户明显存在。本学位论文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理论贡献层面,首先,本文基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场景,揭示和验证了审计可发挥信息传递作用,拓宽了审计已有的鉴证与治理功能;其次,经审计传递的信息,其可靠性明显提高,弱化了对信息质量的潜在担忧,丰富了企业风险信息传递的相关文献;再次,本文以企业同时面临融资约束且无分析师跟踪为分析视角,探讨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因素及其文本内容,丰富和完善了关键审计事项已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最后,现实意义层面,一方面,本文拓展与优化了已有审计报告中“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一单一信息内涵,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结合关键审计事项的不同文本信息来更好地识别企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本文对微观企业的信息传递、外部审计的中介作用以及监管机构的制度优化等亦具有相应的政策启示与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