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十分多见,同时颈椎病病因、病理复杂,以及脊髓损伤后的不可逆性,病残率较高,也给治疗带来困难。故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是目前面临的挑战性的课题。 颈椎病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自从Smith and Robinson于1955年介绍以来逐渐受到人们推崇。然而随着受累节段的增多,前路手术的操作难度也增加,同时多个运动节段的融合有较高假关节及植骨相关并发症,故颈椎病应用前路钢板已引起广泛重视。自从1986年Morscher等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SLP)以后,使得颈椎前路固定得到广泛应用,也使颈椎病的治疗进入新的里程。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具有术中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术后外固定简单,能够早期活动等优点,但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是否为很好的手术方式尚存在争论。我们对1999年至2002年52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进行随访总结,对该手术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共52例,男42例,女10例;年龄36—73岁,平均(54.0±9.9)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颈椎病42例。病程1月至10年,平均16.6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 0—10分)6~9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陶辫分,平均 7.9上 1刀分;脊髓型颈椎病术前 JOA评分 5~12分,平均 9.4土 1.5分。全部病例术前均进行常规X线摄片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片和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所有病例均经MR或CT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主要受累病变节段为单个运动节段15例,两个运动节段受累30例,三个运动节段受累7例。2.手术方式 所有病例手术均由一位富有脊柱外科经验的高年资医师主刀完成。对于单个运动节段受累患者予以椎间盘切除,两个连续运动节段受累予以该两节段间单个椎体次全切除,三个连续运动节段受累予以该两个椎体次全切除。所有病例均取自体三面皮质骼骨植骨,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由美国Sofamor Danek公司提供,均为单皮质固定自锁钢板。3.疗效评定和随访方法 采用odom颈椎病疗效评分标准评定临床效果。脊髓型颈椎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颈椎病脊髓功能评定法U 评分法)进行脊髓功能评定。术后一周内复查颈椎正、侧位 X片,术后 3月,6月,12年,24月进行随访,摄颈椎正、侧位片和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X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是否维持、内固定器械有无松动和断裂失败等,同时按上述标准进行脊髓功能评定和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1.术后疼痛评估与脊髓功能评估 52例均获得了 6到 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18.8土 9石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 0—10分)(分,平均 2.5上 1.4分。脊髓型颈椎病术后 JOA评分为吕一 17分,平均 14.0土 1.9分,术后 JOA评分单运动节段融合14.4士1.5分,双运动节段融合14.0士1.8分,三运动节段融合 13.7土 2厂分;不同节段数 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2.植骨融合评定及并发症 术后3—12月,所有病例植骨融合节段均获得了骨性融合,但有1例三 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塔桑笋运动节段植骨融合患者钢板下部分植骨块被吸收。无与植骨有关的并发症,术后均无椎间高度再丢失,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等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取骼骨区有2例出现较轻的持续疼痛,三个月后消失;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3.临床疗效评价 按odom颈椎病疗效评分标准,52例中优13例,良32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86.5%(45/52)。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优良率100%。脊髓型颈椎病优良率83.3%,不同数目节段融合的临床疗效相似。 结论 1.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取自体骼骨植骨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减压彻底,术后植骨融合率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2.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减压融合术后疗效相似。 3.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并没有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