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甘肃、宁夏和青海,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本文通过2002-2003年不同季节的多次种群调查,初步摸清了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与分布状况;在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对湖东-克图地区进行了植被数量分类,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普氏原羚的食性和食物丰富度;利用遥感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普氏原羚生境的景观格局变化;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普氏原羚生境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境适宜性评价,对普氏原羚各亚种群的保护和生境恢复提出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 新发现4个亚种群,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比过去明显增加。过去仅在青海湖西部和东北部的鸟岛、元者、湖东-克图记载有普氏原羚分布,本研究新发现天峻生格、塔勒宣果、哈尔盖河-青海湖乡和切吉滩4个亚种群,普氏原羚种群数量近600只。由于地理阻隔,一些亚种群之间几乎不存在基因交流的可能;另外,由于公路、铁路等人为阻隔,某些亚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也非常困难。2) 采用TWINSPAN方法将湖东-克图地区植被划分为4种类型,即苔草草甸群落、早熟禾大籽蒿群落、芨芨草群落、湖边沙地杂类草稀疏群落,群落可食生物量分别为:311.12 g/m2,93.01 g/m2,225.40 g/m2,43.35 g/m2。由于可食植物丰富的苔草草甸群落、芨芨草群落大部分被围栏圈起,普氏原羚难以进入围栏内取食,主要在可食生物量较低的早熟禾、大籽蒿群落内取食。3) 基于1963年的黑白航片和2000年的TM卫星影像对湖东-克图地区进行了景观分类与制图,分别完成1963年和2000年湖东-克图地区景观类型图。景观格局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东-克图地区景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田居住区面积大大增加;沙漠化程度加重,流动沙地面积扩大了17.33%;景观均质化趋势明显。4) 影响普氏原羚生境的主要因素为食物丰富度、坡度、隐蔽地、人类活动等。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影响,普氏原羚的可生存生境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0.4%;在当前人类活动影响下,适宜生境消失,普氏原羚退至次适宜生境-沙草交接带,普氏原羚的可生存面积减少了63.6%。5) 目前普氏原羚面临生境隔离、生境破碎化、狼捕食、冬季食物缺乏等许多威胁,建议在全部普氏原羚分布区新建保护小区或重新规划保护区,拆<WP=11>除部分围栏,降低狼的危害,增加食物投放,建立人工繁育基地,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以保护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