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造力的研究中,动机作为个体行为的重要动力源泉,与创造力的关系日益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而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至今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拟在对以往的研究和对现实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把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其对创造力在科学学科中的具体形式—科学创造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九中学初中二年级8个平行班中随机抽取了5个班共261名学生(其中男生135名,女生126名),采用4×2两因素实验设计,两个自变量分别是动机激发类型(包括四种:高度自主动机激发、中度自主动机激发、低度自主动机激发和控制组)和内部动机(高内部动机水平和低内部动机水平),因变量为科学创造能力(包括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品质)。研究首先用《认知需求量表》对学生的内部动机水平进行了测量,删选出了高和低两种内部动机水平的被试,通过指导语创设不同的动机情境,激发不同自主程度的外部动机,考察在不同的动机激发类型下,高低内部动机水平对学生科学创造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不但可以丰富创造力与动机的有关理论,而且还可以为我国中小学创造动机的培养提供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最终得出的具体结果如下:(1)动机激发类型对学生科学创造能力以及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品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在高度自主动机激发类型下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表现最优秀,控制组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表现显著低于三个动机激发实验组。(2)内部动机水平对学生科学创造能力的影响差异显著。内部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在科学创造能力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内部动机水平低的学生。(3)动机激发类型和内部动机水平在科学创造能力总得分上出现了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低度自主动机激发类型下,高内部动机水平学生科学创造能力成绩要低于低内部动机水平学生,证明了在低自主动机激发情境下内部动机水平高的学生科学创造能力受到抑制;而内部动机水平低的学生科学创造能力反而受到促进。(4)两种动机在不同性质科学创造能力任务上的影响不同,在言语任务上,动机激发类型与内部动机没有交互作用,而在图形任务中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