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隆庆时期东南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中后期是中国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重要变革期,而隆庆时期是这一变革轨迹上的拐点。这个变革期之前的海上贸易法律制度是以市舶司体制为核心。从唐朝的市舶使到宋元明的市舶司是主导海上贸易的管理机构。这个变革期之后的海上贸易法律制度是以海关体制为核心,主要是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放海禁、设立四海关开始。作为这个变革拐点的隆庆时期,被关注的往往是“隆庆开禁”,而这个拐点呈现出的海上贸易法律制度是如何演变的,还缺乏对这一过程的充分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二:一是结合明中后期的社会背景,对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描述;二是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是中国法制史上难得的国家制定法与民间习惯法的一次有效结合,这种结合的主体、程序和效果都值得关注。另外,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对当下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法制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变革是在明朝中后期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相较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海内外政治、社会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江南和华南的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为东南海上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商业性农业得到很大发展,同时和出口商品相关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品种日益增多,产量不断上升。尤其是与丝绸相关的桑麻更是大面积种植。“富者田连阡陌,桑麻万顷。”“民力本射利,计无不悉,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江南和华南出现大量的商业城镇和商人集团。南京、杭州、苏州、广州都是全国性的大商业城市,震泽、盛泽、王江泾、朱家角、双扬、黎里等镇都是连接各地商业中心的繁忙市镇。葡人东来对南海贸易圈产生了强劲的政治和经济冲击。葡人沿大西洋和印度洋进行征服并建立一系列殖民据点和商站,构建了以印度果阿为中心的海上帝国。1511年,葡人占领满刺加,随后力量向东南亚和东亚渗透。虽然强弩之末的葡人在中国和日本遭到挫败,但其强大的海上力量仍然是一个影响地方政治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葡人在印度洋沿岸与地方合作的经验被有效地利用到中国。在粤闽浙三地先后遭遇失败后,葡人学会了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从与私人海商合作进行走私,到贿赂地方政府获得贸易许可,最终实现了澳门居留。葡人几乎垄断了中日贸易,而澳门成为葡人国际贸易航线上的重要一环。“长崎——澳门——满刺加”、“澳门——马六甲——果阿——里斯本”国际航线得以实现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得以世界流通。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在隆庆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和明太宗朱棣缔结的“海禁—朝贡”体系日趋衰落。随着明朝军事力量的衰落和财政危机的加深,“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已经无力维持。军事力量的衰落导致海禁法难以有效执行,私人贸易由早期的绅商和散商逐步形成海商集团。而沿海势要巨室也作为“大窝主”介入,为蕃货的销售和中国商品的采购提供便利。海商集团、葡人和日本的海上力量和沿海“大窝主”所形成的海上私人贸易网络引发明政府的警惕,而海禁的严格执行却引发了嘉靖“大倭患”。所谓的嘉靖倭患实质上就是中国海商集团联合其他海上力量和沿海民众展开的海盗活动。“倭乱”消耗了明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引发朝野的反思和争论。最终形成“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的共识。这样隆庆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变革就有了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变革条件。隆庆时期的海上贸易法可分为海禁法、朝贡贸易法、商舶贸易法和海上贸易习惯法。海禁法主要在《大明律》、《问刑条例》等刑事法律中规定。朝贡贸易法则主要在《大明会典》、则例中规定。海上贸易习惯法则是以东南亚为联结的印度洋和东亚为两核心的南海经济贸易圈中长期形成习惯和惯例。朝贡贸易法主要是“广中事例”和“月港体制”中形成的贸易法律制度,这是政府对私人贸易逐步认可的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法律制度,实质上也是制定法对习惯法的吸收。海禁法在明初是为防控张士诚和方国珍的余党而颁布,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定,海禁成为维持政治稳定和强化明廷对海上贸易控制的工具。,地方在执行海禁法中出现“片板不许下海”的极端严苛的法律规定,引发海商铤而走险以武力对抗政府的海禁。因海禁影响到生存的沿海居民也纷纷接济或直接参与海上贸易。这样,明初构建的海禁防线被中外海上力量冲溃。明代朝贡贸易法是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奇葩。明之前,朝贡关系与海上贸易是分开的,海上贸易即市舶。明朝将朝贡关系与贸易关系即朝贡贸易。明朝朝贡贸易是“贡舶”,而“市舶”为非法。朝贡贸易在明初的确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尤其是永乐时期,对于倭寇的防控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厚往薄来”原则使朝贡贸易注定难以长期维持。对于劳民伤财的朝贡贸易,从官员到皇帝都有了清醒的认识,但是基于祖制难违,加上明朝中后期军事和经济的衰落而缺乏维系朝贡体系的手段,也只能勉强维持下去。正德、嘉靖时期,地方财政危机和巨额军饷需求催生了商舶贸易的发展。弘治时期开始的“广中事例”和隆庆时期发展的“月港体制”应运而生。“广中事例”起始于对朝贡贸易贡使附带商品的抽分,随后地方官员将之实施于朝贡国非贡期的贸易和非朝贡国海商的贸易。隆庆时期是“广中事例”法律制度重要发展时期。尽管正德、嘉靖时期朝廷几次允许广州对商舶实施抽分,但又反复被否定。虽然嘉靖后期,葡人得以居留澳门,并形成了“澳门—广州”二元中心贸易模式,但主要是以索萨与汪柏的口头协议为基础,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甚至可以说朝廷对之并不知情。随着隆庆开禁,“广中事例”才得以被朝廷默认,并收取租金。“广中事例”在海上贸易法方面,主要以海道副使、市舶司和香山县官员及地方三司进行管理。在海上交易和税收方面,逐步出现“官牙”、“客纲客纪”、“揽头”等中介服务商,并代为地方政府执行税收。正如葡人游记所描述的,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朝贡贸易和商舶贸易的并存。朝贡贸易在广州市舶司的来远驿进行,即所谓“持有许可”的贸易。而非朝贡国的商人则在海道指定的“屯门”(南头)进行。这种朝贡贸易(贡舶)和商舶贸易(市舶)的并存,在清代海关贸易时得以延续。隆庆时期,“广中事例”形成了丈抽和征银的税收制度,取代了之前的实物抽分制。福建的“月港体制”始于隆庆开禁,形成了不同于“广中事例”的贸易体制和法律制度。隆庆时期,月港贸易管理机构为海防同知,并专理税收。后来为防止海防同知滥用权力,形成了海道、海防同知、督饷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和制约的运作机制。月港税收制度包括船引税、水饷、陆饷和加增饷。明中后期私人海上贸易兴起,在贸易中遵守习惯法。这种习惯法是南海贸易圈在长期海上贸易中形成的习惯。除小额的现货交易外,在合同订立中普遍以特定的程序并采用书面形式。葡人游记、明人见闻录和类似于《初刻拍案惊奇》等文学作品,都有对明代私人海上贸易交易过程的描述。私人海上贸易是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的国际贸易。为防控风险,往往采用各种合同履行的担保形式,比如以货物抵押,以人质担保,以财产和名誉为基础的综合担保。闽浙沿海的势要大家是私人海上贸易的“大窝主”,他们就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实力,为海商集团提供中介服务。东南沿海地区的私人贸易形成了“歇家牙行”运行模式,往往也是由势要大家即所谓“大窝主”经营。这种中介服务融牙行、歇家的价格评估、客店住宿、货物运输和储存、代为交税等于一体。在隆庆开禁后,这种形式被官方认可和利用,这就是明后期的“三十六行”和清代的“十三行”的雏形。隆庆时期的海上贸易法律制度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万历时期的督饷馆体制、税收制度都是以月港体制为框架的进一步发展。郑氏集团在从1625到1683年长达近60年中,把持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在具体海上贸易法上以月港体制为基础。郑氏集团的“牌饷”制就是对船引和水饷等月港税收制度为基础的创新。而郑氏的“五商制”是典型的“歇家牙行”模式。清代的海关制度是对传统的市舶司和海道、海防同知的职能利用形成的。而“十三行”更是明代的“官牙”、“客纲客纪”、“三十六行”中介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隐喻是外交政策规范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使用隐喻能够巧妙表明国家政策和立场,避免不必要的直面冲突,因而,外交政策的隐喻化建构成为国家间对话的主要形式之一。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来源于《语言与和平》(Language&Peace)论文集中的第二部分第一篇:《外交政策的隐喻化构建》(Foreign Policy by Metaphor)。作者莱考夫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知名学者,他提出概念隐喻
随着当前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就业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作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高校的重视。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有目的、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技术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加强该专业学生
东京的垃圾焚烧厂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清洁循环。这样,东京人口虽然逐年增加,但垃圾的总排量与最多时的1989年相比,减少了约40%。说起垃圾焚烧厂,人们大多会认为要考虑"脏乱"、"
会议
校企项目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校企项目合作存在校方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难匹配、双方合作满意度低、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高校拥有先天科研
建模是科学思维的重要要素。在我国,建模被前所未有地赋予重要的地位,认为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建模思
2015年,农业保险产品改革要求保险金额必须包括直接物化成本,2017年,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增加了地租部分,2018年,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增加了人工成本和生产产值部分,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保险一直朝着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的大方向努力,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农民需求、保障农民利益,推进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而努力。2019年,辽宁省在北票市和岫岩满族自治县推进完全成本保险试点,保险产品的运行一般都需要满
2017年以来,自高中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的研究迅速成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和教改课题研究的热潮。物理建模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教改研究必然成为了当前最前沿的课题之一。伽利略曾说:忽略什么与重视什么同等重要,物理建模就是一种突出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的处理困难的理想化过程。赫斯顿斯提出的物理建模教学理论,则将物理建模过程分
低能超声检测技术由于其非破坏性、快速、精确、易于实现自动化,同时与其他新型电子技术相比较价格低廉,而且能对高浓度食品和光不透明性材料进行检测,在食品检测中有其独特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基石,任何语言系统的构建都必须以词汇为基础,词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之一,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将会对其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对词汇学习没有兴趣;学生词汇记忆效率低下,不能灵活地使用单词等。词汇学习成为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在毕业时词汇方面应达到五级要求。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索思维导图对初中生词汇学习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测试、访谈及听写,对X市X学校初中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词汇教学实验,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词汇教学是否有助于初中生扩大词汇量?(2)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词汇教学能否丰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