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当经过榨乳机等设备处理过的牛乳,受榨乳条件的影响,原料乳很容易染上微生物。在随后的冷却处理过程中,能够耐受低温的嗜冷菌就会存活下来,并很快成为乳中的优势菌株,进行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虽然在之后的灭菌过程中嗜冷菌能够被杀灭,但是其分泌的耐热性脂肪酶却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能保持热稳定性,在经过巴氏杀菌甚至是UHT杀菌之后仍然能保持活性,从而分解乳中的脂肪,引起乳及乳制品腐败变质。因此,需要开发嗜冷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嗜冷菌数量与其分泌的耐热性脂肪酶活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脂肪酶来预测原料乳中嗜冷菌。本研究旨在建立分泌抗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建立快速检测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的ELISA方法奠定材料基础。本研究以原料乳中优势嗜冷菌株荧光假单胞菌作为抗原,首先通过超滤方法对脂肪酶进行了初步纯化,使脂肪酶纯度达到73.4%,满足了抗原浓度的要求。然后考察了不同温度作用时间、不同体系pH、不同Ca2+浓度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耐热性脂肪酶在50℃水浴30min、63℃水浴30min、72℃水浴20s、90℃水浴10min、121℃0.1Mpa,酶活均有一定程度的存活。通过121℃、0.1MPa处理20min酶活残留率仍然有13.63%存活率,说明该脂肪酶耐热性高。通过pH对Lip的影响可以得出pH8.0为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的最适反应pH。在荧光假单胞菌体外,Ca2+浓度对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的活力并没有显著性影响。本研究采用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与QuickAntibody佐剂混合为抗原免疫6周龄的Balb/c小鼠,经过双向琼脂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抗脂肪酶抗血清效价,并对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双向琼脂扩散法,经过3次免疫之后,小鼠效价都达到了1:16,经过两次加强免疫之后采用间接ELISA的方法继续检测抗血清效价,最后测得抗血清效价达1:6400。本研究还针对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抗血清效价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包被液可选择0.1moL/L pH9.6碳酸缓冲液,最佳包被温度和时间为4℃孵育放置10h;最佳包被抗原稀释度和抗血清稀释度分别为抗原稀释1:100以及抗血清稀释1:1600;最佳封闭条件:选择1%酪蛋白封闭1h;优化的最佳酶标二抗稀释度是1:10000,作用时间为1h。最后,采用间接ELISA的方法,以商品化的原料乳中固有脂肪酶脂蛋白脂肪酶的单抗为对照,研究表明本研究得到的抗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的抗血清能特异性地检测到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这说明抗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的抗血清的特异性。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后续用单抗测定原料乳中的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