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在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背景下,指出了我国化肥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要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出零增肥的目标。而当前我国化肥品种以氮磷钾大量元素为主,对中、微量元素的了解较少,轻中微肥的施用。研究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丰缺状况与空间分布特征,有益于正确判断中、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供给水平,以期为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河北省粮食主产区粮食的平稳增产。因此,本文以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山前平原、黑龙港平原东北部、黑龙港平原中南部、燕山山麓平原在内的80个县)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收集获取2005~2017年13年累积中量元素硫(S)、硅(Si),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锰(Mn)、硼(B)和钼(Mo)有效态含量数据,采用SPSS、地统计学分析方法(GS+)和ArcGIS等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级评价与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土壤的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状况。河北省粮食主产区中量元素有效硫及微量元素有效铜、锌、铁、锰、钼变异系数均处于68.18%~96%范围之间,为中等变异程度;而中量元素有效硅和微量元素有效硼变异系数分别为122.23%和111.17%,为强等变异程度。整体来看,有效硫含量极低及低水平占比为55.89%;有效硅含量极低及低水平占比为87.37%;有效铜含量中等及以上水平占比为92.83%;有效锌含量中等及以上水平占比为71.48%;有效铁含量极低及低水平占比为53.45%;有效锰含量中等及以上水平占比为69.02%;有效硼含量中等及以上水平占比为64.28%;有效钼含量中等及以上水平占比为88.33%。(2)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有效硫含量分布呈斑块状;有效硅呈东北、西南高,中部含量低的趋势;有效铜整体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有效锌含量呈由东向西增加的趋势;有效铁除燕山山麓平原含量比较高外,其余都比较缺乏;有效锰与有效锌含量分布相似,呈自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有效硼含量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有效钼整体含量丰富且分布较均匀。面积分布上,有效硫、硅、锌、锰和硼含量均以中等含量水平占比面积最广,面积分别达17616.50、16758.78、31942.02、24186.40和 26941.26km2,面积占比分别为 29.56%、28.13%、53.61%、40.59%和45.21%;而有效铜和有效钼含量分别以高水平和极高水平含量占比面积最广,面积分别达39887.87 km2和38461.53 km2,面积占比分别为66.94%和64.55%;有效铁以低水平含量占比面积最广,面积达26605.30 km2,面积占比为44.65%。据上述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数据整体变异性都较显著;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因此要综合粮食主产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平衡施肥、科学施肥的方法,以提升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农民收入,以达到推动河北省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