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在红壤活性颗粒表面吸附解吸、降解及微量热特性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湖北咸宁温泉红壤分为0.2-2μm含有机质粘粒、0.2-2μm去有机质粘粒、小于0.2μm含有机质粘粒和小于0.2μm去有机质粘粒。以红壤胶体、高岭石和针铁矿为实验材料,研究了DNA在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降解以及DNA吸附的微量热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系统区分了可变电荷红壤活性颗粒对DNA吸附的影响。高岭石和小于0.2μm粘粒(细粘粒)控制着DNA的吸附量,有机质对DNA的吸附有较大的贡献,而针铁矿贡献较小。DNA与0.2-2μm粘粒(粗粘粒)、去有机质粘粒及高岭石之间亲和力较大,而与细粘粒、含有机质粘粒及针铁矿之间亲和力较小。 2.土壤环境条件对DNA的吸附有着显著的影响。体系pH从2.0上升到5.0,DNA在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的吸附量显著降低;pH从5.0上升到7.0,吸附量则是一个缓慢降低的过程。电解质MgCl2比NaCl更能促进DNA在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的吸附。 3.通过醋酸钠缓冲液、氯化钠和磷酸钠缓冲液,连续解吸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DNA,研究了DNA以各种作用力吸附的比例。DNA在红壤胶体和矿物表面通过静电力作用吸附的比例较低,仅为10—20%。在含有机质粘粒和高岭石表面,DNA可能主要通过脱水和氢键作用,而在去有机质粘粒和针铁矿表面,DNA主要通过配位交换吸附,占43.3-65.2%。 4.应用凝胶电泳技术,首次报道了DNA在红壤胶体和矿物表面的降解与DNA的固定强度无关,主要取决于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核酸酶的活性。在可变电荷红壤中,有机质和颗粒大小对DNA降解的影响不显著。 5.首次采用微量热仪,测定了DNA在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吸附的热力学参数,为DNA在土壤活性颗粒表面吸附机理的阐明提供了新证据。DNA在红壤胶体或矿物表面的吸附是一个熵增过程。DNA在含有机质粘粒和矿物表面的吸附伴随着吸热反应,这可能是由于旧氢键的破坏需要的能量较多,以及静电排斥和脱水作用共同的结果。DNA在去有机质粘粒表面的吸附为放热反应,这可能是DNA与去有机质粘粒之间静电引力和配位交换作用的结果。随着MgCl2浓度的增加和pH的减小,DNA在高岭石和针铁矿表面吸附焓变逐渐降低。在高pH和低MgCl2浓度时,吸附
其他文献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着从神圣社会转向世俗社会的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中国知识界所出现的几次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文化论争所应对的仍然是这一变化。一直以来,我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
期刊
  本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应用比色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对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肥力指标作了一些探讨,同时就土壤微生物量对外源物质的响应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
随着人们对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视,蔬菜和土壤硝酸盐含量及其污染规律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硝酸盐是植物氮素的主要来源,在多数情况下是蔬菜丰产优质的积极因素。但是硝酸盐在蔬
贵州省是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高原山区,喀斯特面积11.32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4.2%。由于人类历史上对植被的破坏和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中亚热带地
本文对小麦新品种丰优10号的生长特征、营养特征及穗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小麦穗分化不同时期的生物学观察,明确叶片生长与穗分化的对应关系,探讨叶龄决定穗肥施用时
关于教学,历来有不同的诠释和定义。现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辅助设备有了很大进步,有了具体的细化与区分,其逻辑结构大体上可以区分为宏观教学、微观教学和中观教学。三个方面
期刊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了关于公民的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修正案已经给予了媒体充分的自由来进行客观的报道。但是事实上,这一所谓的新闻自由在很大程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属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dae荔蝽亚科Tessaratominae,是荔枝、龙眼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该虫以具有臭腺、受干扰时能释放臭液而著称。
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对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在县级网络的应用进行探究。 Grounding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