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协会与乡村权力结构的变动——北伐前后的湖北农民协会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然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上发展乡村经济的轨道上来。这就使我们很容易会想到重建农民协会,把农民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乡村。可一提到农民协会,有人就会想到农协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它的重建在当前很有可能会削弱党在乡村的地位。其实,这一担忧是不必要的,我们了解历史上中共领导下的农民协会后就会消除担忧了。因此,对中共领导下的农民协会的研究不仅能提供些组织动员经验,还能让我们懂得如何才能使农协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发挥光和热,作为乡村权力结构中重要的一级不仅不会威胁到中共在乡村的权威,反而还加强其威望。因此,本文期望在这方面得到些许经验和启示。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叙述了北伐前湖北的乡村社会,了解此时的乡村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乡村权力结构;第二章阐述了北伐前农民协会已介入乡村权力结构,并开始对其产生冲击:第三章叙述了北伐期间湖北农民协会的发展和社会动员;第四章叙述了北伐在湖北取得胜利后农民协会对乡村权力结构的重构及其发展状况;第五章分析了农民协会退出乡村权力舞台的原因。总之,本文主要是在阐述湖北农民协会的发展脉络的同时,也分析了农民协会在不同阶段给乡村权力结构带来的变动。 为此。本文试图避免以前单纯研究农民协会的演变过程,而是在叙述湖北农民协会发展演变中,探寻它给乡村权力结构带来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农民协会和乡村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这种视角的转变不仅对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农民协会研究有学术意义,对当今乡村社会农民协会的重建及其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美国黑人城市化是探索美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切入点。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美国黑人有些双重经历,这包括物质层面的和精神文化层面的。以20世纪初期美国黑人在纽约哈莱姆社区的经历
我国近代档案史料浩如烟海,错综复杂,引起了许多史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近代档案史料繁多,记载详尽,我国近代档案史料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或被损坏,或被遗失,或被篡改,史
本文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的美国作为历史背景,把西奥多·罗斯福领导的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并探究改革背后的推动力,对西奥多·罗斯福的改革进行整体性研究。全文内容可以分为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的主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
御史制度是传统中国监察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制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官吏的廉洁尽职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但无可否认,作为清代监察机关的都察院,其作用较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抗灾、减灾、赈灾就成了关系到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同时,灾荒史的研究是我国经济史、社
明、清建筑可谓中国古建筑的鼎盛之作。作为明、清居住建筑的典范,会馆建筑为古建筑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会馆建筑类型众多,遍布全国,黄河流域多以北方籍会馆为主,其中尤以山西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