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前培养、进入全职教学到随后的继续学习应当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体”,在这个连续体的中间阶段即为入职期。从学生经由新手教师阶段,继而成为专家型教师并非平坦的过渡。因此可以说入职期间的教育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于90年代初,提出了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问题。许多师范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有意的尝试,但这是一项新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缺乏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入职教育在实践中也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而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入职教育的实施状况更是令人堪忧,在调查访谈中,有很大一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开展过入职教育。而已经开展过的学校中,也是流于形式。从很多研究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学术论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处于入职期的新教师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针对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凉山州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概况,主要包括凉山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特殊性;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政策规定;以及凉山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第二章对第一章出现的新教师入职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入职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进行分析。分析显示凉山在对新教师进行入职教育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内容也好,形式和方法也好,都跟汉族地区没有任何区别,基本上是照搬了汉族地区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培训模式。第三章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总结出两大方面的原因。依次是凉山州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缺乏制度保障和严格的组织管理;现行的入职教育模式在凉山“水土不服”。这两大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点,即现行的入职教育模式在凉山是不适用的。完全忽视凉山地区的特殊性。第四章主要是介绍国外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成功经验。国外为什么入职教育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新教师入职教育有相关的法律保障;新教师职前培养单位与新教师所任教的学校紧密结合,共同培训新教师;在对新教师进行入职培训的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性。最后在总结不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凉山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改进措施。首先就是要构建凉山州新教师入职教育新的模式,要着重把新教师入职教育融入到凉山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并以校本培训为主,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第二就是要精选入职教育内容,在对新教师进行入职培训之前,要清楚了解新教师的需求,使培训更有针对性。第三就是要严格考核评价,使新教师真正的成为凉山州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