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Warburg效应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以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患者除外貌受损之外,还会发生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瘢痕疙瘩的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及皮肤科的难题。Warburg效应是指在有氧条件下糖酵解作用增强的代谢异常现象,最先在肿瘤中发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KFs)出现了糖酵解作用增强的现象,可能存在类似肿瘤细胞的Warburg效应。本研究旨在明确KFs中是否存在Warburg效应,并阐明Warburg效应在KFs中所发挥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索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手段。研究目的1.研究KFs中是否存在Warburg效应,并明确Warburg效应是瘢痕疙瘩的特殊能量代谢方式还是其他瘢痕共有的代谢特征。2.阐明Warburg效应与KFs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的关系,探究抑制Warburg效应能否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研究方法1.从临床获取废弃的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增生期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s)、萎缩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SFs)及增生期瘢痕成纤维细胞(PSSFs)中是否存在Warburg效应:1.1.各组取相同数量的细胞进行培养,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及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对比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产生量;1.2.提取细胞总RNA及总蛋白,应用qPCR技术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糖酵解关键酶mRNA的转录情况及蛋白的表达情况;1.3.取相同数量的KFs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Fs),用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G)处理48h后,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KFs与NFs增殖活性变化。2.分离培养KFs,用乳酸脱氢酶抑制剂草氨酸钠(0,20,40,80 mmol/1)进行处理。检测抑制Warburg效应对KFs细胞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的影响,并探究相关机制:2.1.检测草氨酸钠处理后KFs糖酵解作用的产物—乳酸的产生量变化,以此来反应草氨酸钠对KFs中Warburg效应的抑制作用;2.2.抑制Warburg效应后,应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KFs细胞迁移力的变化;提取细胞内总RNA,应用q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Ⅰ型胶原、Ⅲ胶原、TGF-β1、VEGF及α-SMA基因mRNA的转录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 VPE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2.3.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KFs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提取细胞内总蛋白,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KFs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KFs、HSFs、ASFs及PSSFs中是否存在Warburg效应的检测:1.1.KFs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产生量较NFs组显著增高;而HSFs组、ASFs组、PSSFs组与NFs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2.KFs组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K2)、丙酮酸激酶(PKM2)、乳酸脱氢酶(LDHA)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NFs组显著增高。而HSFs组、ASFs组、PSSFs组与NFs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3.在2-DG的作用下,KFs组的细胞增殖活性较NFs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抑制Warburg效应对KFs细胞生物学活性、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2.1.随着草氨酸钠浓度的升高,KFs所产生的乳酸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草氨酸钠可抑制KFs中的Warburg效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2.2.抑制Warburg效应对KFs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的影响:2.2.1.在草氨酸钠作用24h及48h后,各组KFs细胞迁移率均随草氨酸钠浓度提高而逐渐降低。草氨酸钠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Fs细胞迁移力。2.2.2.与无草氨酸钠的对照组相比,20mmol/l及40mmol/l草氨酸钠组Ⅰ型胶原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40 mmol/l草氨酸钠组α-SMA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2.2.3.与对照相比,草氨酸钠作用组KFs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增高。2.2.4.在草氨酸钠作用24h及48h后,随草氨酸钠浓度提高,各组KFs细胞增殖活性均逐渐降低,且48h后降低幅度更大。草氨酸钠可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KFs细胞增殖活性。2.3.抑制Warburg效应后引起KFs增殖活性降低的分子机制研究2.3.1.随草氨酸钠浓度的提高,各组KFs中G0/G1期细胞占比逐渐增高,S期及G2/M期细胞占比相应降低。草氨酸钠可呈浓度依赖性诱导KFs发生G0/G1周期阻滞。2.3.2.在草氨酸钠的作用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其上游调控因子Akt蛋白表达量及GSK3β(phospho S9)蛋白量也显著降低。结论1.KFs中既有Warburg效应又有氧化磷酸化反应,而其他类型瘢痕及增生期瘢痕无类似现象发生。Warburg效应是瘢痕疙瘩的特殊能量代谢方式而非其他瘢痕共有的代谢特征。2.抑制KFs的Warburg效应可引起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迁移力降低、胶原分泌减少,并可通过Akt-GSK3β-Cyclin D1信号通路诱导KFs发生G0/G1周期阻滞。KFs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与Warburg效应关系密切,抑制Warburg效应可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弥漫性囊性肺疾病(diffuse cystic lung disease,DCLD)为一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薄壁囊腔的疾病。这类疾病病因多样,包括肿瘤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其中DCLD相关遗传性疾病种类多,常累及不同的肺外系统,患者的临床表型常常各异,异质性高;另一方面,患者家庭成员可能未行DCLD相关筛查,或患者对家族史报告可能不完全。这些因素使得临床工作中对
目的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病,保守治疗和腔内治疗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比较了症状性SISMAD接受保守治疗和腔内治疗的远期疗效,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本文回顾性地纳入了 200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因SISMAD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65例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24例接受了保守治疗,41例接受了腔内治疗。本文总结分析并比较了两组的基线
目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ysfunction,TD)的风险增加。合并TD会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糖尿病并发症进展等,需要对T1DM患者选择合适的TD筛查和诊治策略。本研究旨在分析T1DM患者合并T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探究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患者血脂、肾功能和尿蛋白相关指标的影
背景及目的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肿瘤,五年生存率仅为9%。而胰腺癌患者容易对吉西他滨产生耐药,是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就胰腺癌化疗耐药机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GDF15是TGFβ超家族中的一员,既往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癌、结直肠癌等多领域,但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有关化疗耐药的研究也鲜与吉西他滨相关。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吉西他滨诱导的胰腺癌PDTX模型中GDF15表达水平升
目的我国于2014年颁布《围手术期输血指南》,提倡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以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本研究旨在比较限制性输血策略实施前后,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横断面数据形成的纵向观察研究,数据来源于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我国三级医院的手术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是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通过构建包含混合效应的Logisti
组织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在各种生理或病理状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组织中免疫细胞组分进行定量检测,对于机体正常生理或疾病的机制研究十分重要。传统的组织免疫细胞定量方法,主要通过对不同免疫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蛋白分子进行标记,从而实现对不同细胞类型进行数量检测。随着高通量转录组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不同免疫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已有多种基于计算的组织免疫细胞分析模型被开发,可用于从组织转录组数据中预测得到
研究背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以不明原因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为特征。HCM的患病率在1/500以上。既往研究认为HCM是单个基因的罕见变异以孟德尔遗传模式导致的疾病,大约半数患者中能够发现致病变异,绝大多数患者为8个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包括MYH
高质量的医学本体,可以打破不同医学文本数据之间的藩篱,使得医学数据能以统一的标准形式被各类信息处理方法充分利用,进而形成一套有效的医学知识表示体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临床应用。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国内的生物医学本体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因此我们急需发展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文医学本体构建策略与技术路径,来实现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与中文临床生物医学数据间的有效融合
研究目的1、建立数字化技术辅助的齿槽嵴裂修复精准评估体系。通过三维数字化测量,分析并计算术前缺损体积、术后成骨效率,为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实现齿槽嵴裂的术前准确测量,术中精准修复,术后定量评价。2、基于数字化技术辅助的齿槽嵴裂修复精准评估体系,探讨rhBMP-2对齿槽嵴裂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的影响。3、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自体浓缩骨髓血复合β-TCP支架材料对齿槽嵴裂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卒中患者总数的80%以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位于梗死核心区的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毗邻梗死核心区的区域被称为半暗带区。由于处于缺血缺氧环境中,位于半暗带区域的细胞不再具有电生理活性,但仍保持代谢活性,因此提升半暗带区细胞存活率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胶质细胞第一时间响应脑缺血损伤,发挥免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