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胚胎期皮肤毛囊转录组分析及Msx2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的羽毛(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鹅的正羽由初级毛囊发育而来,绒羽由次级毛囊发育所得,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发生虽均起始于胚胎期,但二者独立发育,且次级毛囊发生时间晚于初级毛囊。卡洛斯鹅(灰雁属,Anseranser)属于高产绒品种,而目前对于其皮肤毛囊发育的相关研究则几乎未见报道。转录组测序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动物组织研究中,其挖掘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后续相关探究。肌节同源盒基因同系物2(Msh homeobox 2, Msx2)作为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其对眼、牙齿、骨骼、小鼠毛囊等组织器官均发挥调控作用。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卡洛斯鹅胚胎期皮肤毛囊发生发育时间进行相应划分;随后,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可能与鹅皮肤毛囊发育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后,以差异表达基因Msx2作为目的基因,以期对Msx2基因在鹅皮肤毛囊发育方面的作用机理以及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究。研究内容及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胚胎期第10-28天的鹅胚皮肤毛囊进行实体观察与组织学观察,在胚胎期第13天(E13),清晰可见鹅胚背部羽芽突出皮肤表面且整齐均匀排列,显微镜下观察到鹅胚背部表皮已经形成且出现隆起,判定此时处于初级毛囊发生时期;在第E18天,鹅胚背部羽毛出现角质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羽芽长芽从表皮凹陷中长出,且初级毛囊与次级毛囊为独立发育,说明此时处于次级毛囊发育时期;在第E28天,鹅胚体表被黄色和黑色胎毛完全覆盖,且真皮层出现腺体、神经、血管等,证实了此时处于次级毛囊胚胎期发育较大时期。
  (2)基于上述鹅胚胎期皮肤毛囊发育时间的划分,利用RNA-Seq技术对三个不同发育时间(E13、E18、E28)的背部皮肤毛囊组织进行了从头(denovo)转录组测序分析。在E13vs.E18、E18vs.E28、E13vs.E28时,分别获得了3001个、6634个、13780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通过对DEGs进行趋势分析,并对呈现显著富集趋势(P<0.05)的模块0、3、4、7中的DEGs进行GO分析以及KEGG分析,注释得到了上皮形态发生(GO:0002009)、毛囊发育(GO:0001942)、角质形成细胞分化(GO:0030216)、皮肤发育(GO:0043588)等GO条目,以及焦点粘连信号通路(ko04510)、MAPK信号通路(ko04010)、Wnt信号通路(ko04310)等信号通路;并且,分析筛选出了FGF10、HDAC2、Wnt10a、DBI、Msx2等可能在鹅胚胎期皮肤毛囊发育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的关键基因。此外,qRT-PCR的试验结果证明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
  (3)本试验以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所筛选出的可能与鹅皮肤毛囊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Msx2作为目的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pEGFP-N1-Msx2)以及小干扰RNA载体(si-Msx2),并成功转染鹅真皮成纤维细胞。pEGFP-N1-Msx2处理后,鹅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活力极显著增高(P<0.01),且PCNA、Bcl2、CDK1、FOXN1和KGF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FGF5和TGF-β1基因则显著下调表达(P<0.05);si-Msx2处理后,细胞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且真皮成纤维细胞中PCNA、Bcl2、CDK1、FOXN1和KGF基因均显著下调表达(P<0.05),而TGF-β1基因则显著上调表达(P<0.05),FGF5基因极显著上调表达(P<0.01)。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鹅(灰雁属)胚胎期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三个时间的划分;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了可能对鹅胚胎期皮肤毛囊发育起到调控作用的信号通路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同时,本研究发现,Msx2基因可以抑制鹅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推测Msx2基因可能通过影响鹅真皮成纤维细胞所分泌的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对鹅皮肤毛囊的生长发育起到调控作用。本研究为后续对鹅皮肤毛囊不同发育时期进行针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候选基因;此外,也为进一步研究Msx2基因在皮肤毛囊发育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铜在工业、农用化学品的广泛应用,以及饲料高铜导致的动物排泄物的污染,会造成环境中铜含量升高。此外,高铜经土壤,水源富集于动植物体内,导致人类膳食中存在铜超标的风险。环境和饮食中的铜水平升高,可能是影响人类生殖健康的潜在风险。尽管很多学者已证实高铜对机体健康存在影响,但高铜对雌性生殖健康的影响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此外,高铜饮食是否为子代生殖健康埋下隐患,亦尚未可知。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本
学位
因为所处的生理阶段不同,猪对饲粮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研究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能量的利用规律,对实现降氮减排的精准饲养和分阶段饲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以30kg和60kg两个生理阶段的松辽黑猪为试验对象,利用开放式呼吸测热室,采用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与呼吸试验结合的方法,系统测定了30kg和60kg两个生理阶段松辽黑猪对饲粮能量的利用规律,为精准饲养与分阶段饲养提供支撑
学位
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程度逐渐增加,传统发情鉴定方法耗时费力,效率难以提升,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定时输精技术通过对母牛同期排卵技术处理,跨越了母牛发情鉴定环节,但仍未获得理想的受胎率。为提高定时输精技术效率,提高受胎率,本研究探究了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同期排卵技术的处理效果,期望能指导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优化,推动奶牛养殖业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  本
学位
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大豆中有许多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开发与利用。其中大豆球蛋白(Glycinin)是一种大豆抗原蛋白中热稳定性能较高的致敏蛋白,能引起幼龄动物腹泻,动物机体的消化肠道被破坏尤其是小肠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降低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是大豆抗原蛋白在仔猪等幼龄家畜中的抗营养作用机制及安全的阈值尚未明确,为了使大豆及
鹅作为水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备肉用、蛋用、绒用等多种重要经济价值。绒用价值在其中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对于鹅羽绒发育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其发育机制也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毛囊的发生发育原理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为鹅羽绒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迄今为止,众多研究表明毛囊的发育过程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息息相关。本试验以吉林白鹅和卡洛斯鹅为试验动物,采集其不同发育节点的
学位
试验选用3只一周岁雄性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45±2kg)作为试验动物。利用ANKOMRFS产气系统和DairyII型体外模拟培养箱进行瘤胃体外发酵试验,探究淀粉与糖的不同组合日粮对饲粮干物质消失率、瘤胃发酵规律(pH、产气量和VFA)和微生物菌群区系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4全因子试验设计,将21%、23%、25%和27%淀粉与6%、8%、10%和12%的糖两两组合配制共16组日粮,每组设
学位
睾丸间质细胞可在雄性动物中产生雄激素,是支持精子发生和健康所必需的,其数目和功能随着雄性动物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与睾丸功能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可抑制细胞凋亡,包括睾丸间质细胞,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核受体RORα在许多组织发育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参与了多种细胞凋亡的过程,然而在褪黑素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核受体是否参与尚不明确,此外,p53可
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位于曲细精管的基底膜上,具有调节精子形成,为生殖细胞发育提供结构,免疫以及营养支持等功能,在睾丸发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影响细胞增殖、发育、凋亡、氧化应激等生理过程,但其对雏鸡睾丸支持细胞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褪黑素对雏鸡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本试验以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的雏鸡睾丸支持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Ce
学位
Apelin(apj-receptor ligand)作为一种新型脂肪因子,与其受体APJ相结合,触发其下游各种信号通路进而在体内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参与心血管功能、体液平衡、免疫功能、糖脂代谢和摄食等活动的调节。鱼类的apj有两种类型,分别是apja和apjb。这两个受体均为典型的七次跨膜受体。鱼类apelin及其受体apj已被报道参与鱼类心血管发育和鱼类摄食。然而,apelin对鱼类糖代谢的
学位
益生菌属非致病性菌,在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免疫、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海洋红酵母菌(Rhodotorula benthica,R. benthica)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能刺激宿主肠道有益菌繁殖,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 subtilis)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饲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