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粒子物理实验是探索微观物质结构与相互作用的基本方法。其中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是目前人类建造的最大的粒子物理实验装置,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是物理学家对更深层次物理模型的追求从未停止,为了进一步探索未知的粒子物理现象,近些年LHC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升级提升其亮度,使之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实验。高亮度升级带来更多对撞事例的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无效事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子物理实验是探索微观物质结构与相互作用的基本方法。其中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是目前人类建造的最大的粒子物理实验装置,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是物理学家对更深层次物理模型的追求从未停止,为了进一步探索未知的粒子物理现象,近些年LHC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升级提升其亮度,使之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实验。高亮度升级带来更多对撞事例的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无效事件,称为堆积背景事件,这会为重建带来困难。为了应对堆积带来的挑战,LHC中的超环面仪器(A Toroidal LHC ApparatuS,ATLAS)以及紧凑μ子线圈(Compact Muon Solenoid,CMS)实验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时间测量结合位置信息的粒子探测方式,提升对不同对撞事件的区分度,从而剔除大量的无效对撞事例,使得对有效事例重建更加准确。在此背景下,一种名为低增益雪崩探测器(Low-Gain Avalanche Detector,LGAD)的新型硅基半导体探测器,其预期可以实现高时间精度,单通道尺寸低至毫米级,可以满足上述时间精度与空间分辨率的需求,并且在未来其他粒子物理实验装置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是粒子物理实验探测技术领域目前正在积极投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发挥LGAD同时在高时间精度和高空间密度的优势,需要相应地开展高颗粒度、高时间精度的电子学研究。由于LGAD的通道空间密度高,前端电子学的面积和功耗都受到严格的限制,通过分立器件构建的读出电子学显然无法胜任,因此需要研制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进行 LGAD 信号的高时间精度、数字化的读出。由于LGAD是一种新型的探测器,目前国际上LGAD读出ASIC仍处于技术研发阶段,这些研发中的原型ASIC功能不完善,且难以获取。为了国内的LGAD及其读出电子学的研究需求,并积累相关技术,需要进行用于LGAD信号读出的高精度时间测量原型ASIC的自主研究工作,这即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此ASIC研究中最主要挑战是实现对低至约10 fC量级的微弱电荷信号进行20 ps水平的高精度时间测量,并实现阵列式的多通道集成结构以实现LGAD的信号读出。相对于世界上当前大型核与粒子物理实验装置中电子学系统的约20 ps最高时间精度水平,要求在更微弱的输入信号条件下实现高时间精度(相对于代表性的高精度时间探测器MRPC,信号幅度减少一个量级)。为了实现该目标,在研究中采用了双管输入级结构的前置放大器,结合自适应电源电路实现高速、低噪声放大甄别电路设计,实现低功耗、高信噪比的性能,保证前端电路的时间精度;在时间-数字变换(Time-to-Digital Conversion,TDC)电路设计中,通过使用双环型游标TDC结构和压控延迟单元“延迟差锁定”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细时间测量的小量化步长和快转换速度,再配以计数器进行粗时间测量,最终实现高时间精度和大动态测量范围。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电路设计、仿真和关键电路模块ASIC制作及测试结合的模式,进行了技术路线的探索和关键参数的验证,并对电路结构进行了优化创新,最终完成了包含模拟前端电路和TDC的5×5阵列LGAD读出原型ASIC的设计及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实现10 fC微弱输入信号下好于20 ps的时间精度,达到研究目标。本文的章节结构与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突出展现了 LGAD在时间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中的优势,及其在粒子物理实验中的潜在应用。随后简要介绍了 LGAD的基本原理和信号特征,并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中针对本研究中所需的主要技术展开调研,重点讨论了定时甄别与时间-数字变换的技术路线,并对本领域中的相关ASIC进行了调研,这些工作为原型ASIC中的电路设计提供了参考。第三章介绍了 LGAD读出ASIC的设计与实现。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分阶段推进的工作模式,分别设计了模拟前端电路验证芯片、TDC电路验证芯片以及最终集成模拟前端与TDC的完整ASIC原型芯片。第四章展示了此ASIC的验证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三款芯片均达到设计目标,最后集成模拟前端与TDC的完整5×5阵列型原型ASIC实现好于20 ps的时间精度(在10 fC输入信号下),成功达到了研究的目标。第五章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核能事业持续发展,针对核事故早期侦查与后续处置、核退役及三废处理处置、核设施运行维护等的需求日益旺盛,以核辐射环境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强适应危险核环境作业装备被工程人员及学者强烈关注。机械臂作为该类型机器人的典型执行机构,直接面向强辐射环境作业任务。受电子器件、材料的辐射效应影响,机械臂任何部件的损伤都可能造成系统故障,导致预定任务无法顺利执行。本论文以核辐射环境遥操作机械臂系统为研究对象
酸性红壤是我国典型的高腐蚀性土壤之一,其机理不同于中性/碱性土壤腐蚀。高强管线钢的土壤腐蚀环境复杂,其中交流杂散电流、硫酸盐还原菌(SRB)和应力是影响埋地管道腐蚀失效的重要因素,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加速高强管线钢腐蚀。此外,土壤环境中管线失效常发生在剥离涂层下,剥离涂层下的腐蚀规律与裸钢的腐蚀规律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于多因素共存时剥离涂层下管线钢腐蚀规律和机理的研究少有报道。因此,探索多
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对滤波器件有了小型化、多频段化、高性能化的迫切需求。谐振器作为滤波器件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着眼点。因谐振器具有多模特性,在传统滤波器件设计中,除主模之外的模式均对滤波器件的性能具有负面影响。而本文针对贴片谐振器上的多模特性,一定程度上消除其负面影响,甚至利用该特性,进行极小型、多频段、高性能的滤波器件设计。所提出的小型化多模贴片谐振器较当前备受关注的基片集成波导
人的听觉系统由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神经系统组成。听觉产生的本质是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内耳科蒂氏器官中毛细胞的静纤毛在这一过程发挥关键作用。静纤毛是毛细胞顶端特化的毛状结构,由高度组织化的平行排列的肌动蛋白纤维丝(F-actin)通过相互交联形成。发育成熟的静纤毛呈三层阶梯状排列,其中,较低两层的静纤毛顶端具有机械门控型离子通道。相邻的静纤毛之间通过顶端连接(Tip link)相连。
新冠疫情不仅仅是对人类的生理健康的严峻挑战,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疫情期间,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其中就包括抑郁和网络游戏障碍。而内表型可以帮助我们对于精神疾病的发病进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对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预测并采取更好的干预措施,防止这类高危人群在疫情影响下发展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本文围绕抑郁和网络游戏障碍这两类新冠疫情期间的高风险精神疾病进行了内表型相关研究,并为疫情
近年来,随着“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行人重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也变得尤为重要。传统行人重识别技术依赖于大量的人工标注数据因此给实际落地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为了克服传统的监督学习带来的局限性,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无监督行人重识别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的工作和贡献点总结如下:1.针对无监督行人重识别中的样本储存器更新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特征学习的无监督重识别方法。首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空间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如商业、军事、个人隐私等机密信息在网络空间大量传播,面临着被窃取和泄露的风险。如何保障这些机密数据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的安全性,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密码学,然而收发密文容易引起怀疑,从而导致秘密通信的行为暴露。在非受控环境下,保密通信不仅需要保护消息内容不被泄漏,还需要保护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来传递和表达信息。隐写术作为一种将秘密消息嵌入多媒体文件中进行传递与共享的隐蔽通信技术,被广泛用于非法目的,如传播计算机病毒、传递非法消息等。显然,研究安全有效的隐写对抗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隐写分析技术旨在识别隐写行为和检测载密图像,是有效的隐写对抗技术,其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随着近年来隐写技术不断地发
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大脑环路会根据外部环境刺激的变化迅速地进行重新连接和完善。随着大脑发育逐渐成熟,皮层环路趋于稳定,这也意味着皮层受损后的修复能力有所降低。目前,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当引发的疾病,如弱视,以及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仍然是人类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给病人及其家人带来了很多痛苦。增强成年个体皮层可塑性是较为理想的治疗策略,将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助力。小鼠的视觉皮层是可塑性研究领域里比较经典的模
研究背景: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高,孕期综合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血糖管理能显著降低这些患者妊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反映2-3个月前平均血糖水平,是孕期血糖评估的主要指标,但其反映的是非即时血糖,受怀孕状态的影响其准确性较非孕期更低。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