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纳米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示踪区域淋巴节的应用及其对胃癌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胃镜取活检,病理证实为胃腺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示踪组,对照组28例患者行常规胃癌根治D2-D3手术,示踪组32例患者术中于病灶周围浆膜下注入纳米活性炭1m1,再行胃癌根治D2-D3手术,术后专人负责寻找新鲜标本的所有淋巴结,送病理科常规HE染色检查转移情况,计算对照组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及转移度,并计算示踪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黑染数目及各自转移度等,对比两组淋巴结清扫的数目、转移度、微转移等。结果:示踪组清扫的淋巴结总数为1059枚,清扫最多者为55枚.最少的为9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为(33.1±11.5)枚,对照组清扫的淋巴结总数为619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1.6±7.3)枚,示踪组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每例患者清扫的数目,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示踪组清扫的1059枚淋巴结中,有752枚淋巴结黑染,未黑染的淋巴结数目为307枚,黑染度(黑染淋巴结/总清除淋巴结)为71%。示踪组有25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病例转移率为78.1%(25/32);对照组有2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病例转移率为71.4%(20/28);两组病例转移率相近,两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组清扫的1059枚淋巴结中,查出有转移的移淋巴结为247枚,占总数的23.3%;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619枚,查出有转移淋巴结数目为133枚,占21.5%,两组病人淋巴结阳性率相近,两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组中有752枚淋巴结黑染,其中查出转移的淋巴结的数目212枚;淋巴结无转移的数目为540枚;未黑染淋巴结数目为307枚,其中未黑染的淋巴结中查出转移的数目为35枚,无转移的淋巴结272枚,故未黑染的淋巴结的阳性率为11.1%。示踪组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8.2%)明显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的阳性率(11.1%)及对照组的阳性率(21.5%)。示踪组使用纳米活性炭作为示踪染料,使大多数的淋巴结呈黑染,且黑染的时间长,黑染的淋巴结指示了淋巴转移的方向,使各种组织的解剖关系更加明确,让手术的视野更加宽阔及让手术更加准确,降低淋巴结的清扫难度。和对照组相比,并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也没有其它的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及术后患者也没有因使用纳米活性炭而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胃癌病灶周围局部注射纳米活性炭对根治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尤其是对微转移淋巴结的清除有重要意义。其可准确预测胃癌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并可指导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