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盐渍化土地约3667万hm2,其中盐碱耕地约670万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左右。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资源严重匮乏并利用率较低,因此解决不断增长人口粮食需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飞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节水农业和开发利用肥力较低尤其是盐碱化土地。内蒙古河套灌区我国土壤盐渍化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制约河套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盐渍化土地适宜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壤水盐环境,需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制度。在河套灌区为保持土壤水分、抵抗盐碱、增加地温及保证作物产量等,使得农用地膜使用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也在不断积累,长期存留土壤中的残膜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本论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典型区域为研究背景,选择轻度、中度及重度盐碱地分别设置不同水肥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作物为油葵,分析在不同盐分水平胁迫与水肥处理对土壤含水率、盐分及产量的影响,并运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不同盐渍化土壤的水分运移机理与土壤盐分和硝态氮迁移过程。并选择轻度盐碱地,以玉米为试验作物,初步研究了不同残膜量对土壤水分和盐分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初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对当地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提示作用。通过田间试验与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轻度盐碱地上,对设置的6个不同水肥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及作物产量等分析比较,得出正常低肥(灌水量:60m3/亩,施肥量:7.5kg/亩)处理的水肥组合土壤含水率、控盐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其0~100cm土层平均EC值较播前降低1.37%。正常高肥与中旱高肥处理的产量略大于正常低肥处理,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在轻度盐碱地中选择正常低肥水肥组合模式效果较佳。2.在中度盐碱地上,对设置的9个不同水肥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及作物产量等分析比较,得出正常无肥处理的控盐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但是其产量较低,中旱低肥(灌水量:36m3/亩,施肥量:7.5kg/亩)处理的水肥组合土壤含水率、控盐效果尤仅次于正常无肥处理,正常高肥产量大于中旱低肥处理,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正常高肥处理的盐分较高。综合考虑在中度盐碱地中选择中旱低肥水肥组合模式效果较佳。3.在重度盐碱地上,正常高肥(灌水量:60m3/亩,施肥量:15kg/亩)处理的土壤含水率、盐分及产量优于中旱高肥处理。因此,在重度盐碱地中选择正常高肥水肥组合模式效果较佳。4.利用2008年和2007年田间实测资料对HYDRUS-1D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及检验,从结果来看,HYDURS-1D模型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含盐土壤的退水过程中土壤水分、盐分及硝态氮运移变化的模拟研究是合理可靠的。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地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的最佳水肥组合模式基础上,在设置不同水肥组合模式进行模拟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仅从控盐效果来看轻度模式2(灌水量:55m3/亩,施肥量:7.5kg/亩)和中度模式2(灌水量:31m3/亩,施肥量:7.5kg/亩)的的水肥组合较佳。5.试验结果得出:土壤含水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整个生育期0~5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受残膜的影响大于5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但残膜对土壤盐分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残膜对玉米形态及其生物量影响程度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表现出玉米生育前期受残膜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在苗期和拔节期其规律性更为明显,即残膜越多,玉米形态指标和生物量越低。在玉米生育后期,由于其根系和植株较为发达,抗逆性增强,因此其受残膜影响逐渐变弱;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大。从产量结果分析可知残膜越多玉米产量受影响越大,表明玉米产量随残膜量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并当残膜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产生显著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