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虫作为一种水产养殖中重要的饵料,因不合理饲养及捕捞,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天然卤虫资源面临枯竭。近年来由于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加之各地卤虫卵质量参差不齐,对优质卤虫卵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有关卤虫的研究多专注于重金属离子富集等,对卤虫孤雌生殖的研究及高效饵料的运用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比较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几种不同卤虫卵品系,选择出最适宜在本地生态条件进行大规模使用的卤虫品系,并探究孤雌生殖卤虫室内环境养殖的条件及方法以及不同饵料对其生长的影响;结合户外开展小型规模养殖,观察环境因子对卤虫生长发育以及产卵的影响,为室内高密度养殖及户外大规模养殖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测定设定条件下,不同品系卤虫(Artemia)乌兹别克斯坦盐湖、哈萨克斯坦盐湖、俄罗斯盐湖、西藏盐湖以及渤海湾盐田卤虫卵的孵化率等,发现渤海湾孤雌生殖卤虫孵化率(≥88%)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卤虫卵(P<0.05),选择出最优种卤虫-渤海湾盐田孤雌生殖卤虫品系进行后续实验。通过研究渤海湾孤雌生殖卤虫卤虫在不同盐度梯度下的生长速率等生物学参数,得出温度20°C~24°C下、较高的盐度梯度下(60 ppt~100 ppt),卤虫较低盐度梯度(40 ppt)具有更好的生长速率。通过比较五种不同的饵料-光合细菌、麸皮、豆腐渣、微拟球藻、沼液对孤雌生殖卤虫的喂养效果,发现在实验室设定的条件下,在实验开始第3 d到第8 d,微拟球藻饵料具有最高的卤虫生长速率(P<0.05);第8 d后,豆腐渣饵料组的喂养效果最好,卤虫存活率高且不易死亡,生长速率优于其他组(P<0.05)。通过测定不同饵料作用下卤虫的种群密度及体长变化,对照相应温度及盐度的变化,得出户外卤虫生长发育规律即七月中至八月底(又称歇伏季),因为温度和盐度的剧烈化,卤虫转产生后代的方式由卵生逐步变为卵胎生,雌性卤虫直接在卵囊里产生无节幼体,卤虫卵产量骤减。八月中旬后,随着雨季到来,卤虫又回归卵生方式,虫产卵量增加。因此需要在旱季歇伏时期,人工补充饵料使卤虫有充足的养分维持生长繁殖及种群密度,为歇伏结束后的生产提供种群基础。通过统计喂食不同种类饵料(麸皮、豆腐渣、化肥、鸡粪)对应的实验池中卤虫体长、种群数量及带卵量的变化,发现短时间内种群密度提升最快的为鸡粪饵料组,但种群密度增长后,出现饵料不足的情况,导致卤虫大量死亡。而试验周期延长的情况下,发现喂食麸皮饵料组和豆腐渣饵料组的卤虫种群密度及长度远高于其他饵料组,具有良好的生产前景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