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及哮喘控制水平等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手持肺功能仪在哮喘患者院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随访的224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其中规律监测组(规律组)共144名,不规律监测组(不规律组)共80名。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哮喘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和药物使用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手持肺功能仪进行院外管理,比较两组哮喘患者PEF、FEV1、FVC等指标,同时对患者每周波动次数、晨起发作次数、日间发作次数、夜晚发作次数等哮喘控制水平情况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进而评估哮喘患者院外管理的监测指标及意义。结果1、通过使用手持肺功能仪对哮喘患者进行PEF、FEV1和FVC等指标监测,结果为:规律监测组和不规律监测组患者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PEF、FE V1自基线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除起始PEF、FEV1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VC监测结果示两组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均无差异。2、规律组和不规律组哮喘患者控制情况为:①哮喘发作总次数:组内比较,其中规律组在1-4周、5-8周和9-12周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律组与1-4周比较,5-8周和9-12周的哮喘发作总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5-8周、9-12周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夜间憋醒总次数:组内比较,不规律组与1-4周比较,5-8周和9-12周的哮喘发作总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5-8周、9-12周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晨起发作总次数:组内比较,规律组与1-4周比较,5-8周和9-12周的晨起发作总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律组与1-4周比较,9-12周的晨起发作总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9-12周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日间发作总次数:组内比较,两组患者与1-4周比较,5-8周和9-12周的日间发作总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1-4周、5-8周和9-12周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控制水平:组间比较,对病情控制水平进行比较,在5-8周和9-12周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夜间控制水平进行比较,在9-12周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手持肺功能仪对哮喘患者进行监测结果的分析,规律监测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较不规律组改善明显;同时规律组的患者的指标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呈现进行性改善;应用相关指标进行哮喘控制水平的分析也表明规律组患者的病情平稳,不规律组的患者哮喘病情控制欠佳。因此,应用手持肺功能仪,可以进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院外病情监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