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起,也因资源的枯竭而衰。面对资源枯竭的状况,为避免矿竭城衰,转型成为唯一的选择。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涉及到经济、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学科。多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发展较早先后经历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有的资源城市转型成功焕发新的生机(如美国洛杉矶)、有的则转型失败人去楼空形成“鬼城”(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蒂镇)。20世纪30年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源大国陆续开始出现了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较为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们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可为我国类似城市提供借鉴。但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又有自身的特殊性: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投资兴建,计划经济色彩浓重。在城市转型的问题上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成功转型的模式,而是要从城市基本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转型模式。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资源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首先从“质”和“量”上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界定,即资源型产业要在该市占主导产业的地位并且对GDP贡献较大、资源型产业产值至少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0%以上。根据这一标准确定我国中等规模以上资源型城市118座,并通过对这些城市的分析得出我国资源型城市共同的特征:(1)经济结构单一,对资源依赖程度高(2)陷入“资源诅咒”,经济发展低效性(3)城市空间结构分散(4)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复杂(5)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经济社会转型复杂。其次,从一般到特殊,以安徽淮北为例,详细分析了淮北市自1958年建市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及产生的问题。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淮北市34个规模以上工业的工业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归纳总结出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模式以及各个模式的优劣之处,根据淮北市煤炭产业开发所处的阶段笔者建议淮北市城市转型应采用产业延伸同时发展非煤产业的模式,把握住现今转型的黄金时期,立足长远,创新观念,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