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下,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旅游形象间的竞争,旅游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窗口,也已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而其中具有聚焦性、制高性、文化性、准确性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更是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度与知名度,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形成广阔的旅游市场。甘肃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厚的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同时甘肃也提出了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为主的旅游形象口号来对其进行营销,但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旅游形象间的竞争,旅游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窗口,也已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而其中具有聚焦性、制高性、文化性、准确性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更是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度与知名度,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形成广阔的旅游市场。甘肃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厚的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同时甘肃也提出了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为主的旅游形象口号来对其进行营销,但是究竟官方所实际投射下的旅游形象是否与其营销的旅游形象相一致,鉴于这样的目的,本文确定了研究方向。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4种研究方法,同时结合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定位方面的相关理论,以甘肃省官方实际投射下的旅游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结论为下:在高频词分析方面,发现其主要表现为历史文化、地域名称、旅游吸引物、旅游评价、宣传推广六大类,通过对其类别再进行拆分以及按照特征词所占比例的分析,发现侧重的是地域名称、历史文化、情况介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介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多样化生态地貌为主的自然资源;通过特征词的语义网络图发现文化是甘肃旅游的内涵与灵魂,以丝绸之路和敦煌为代表的文化是对甘肃文化的突出性阐释。在质性分析方面,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等程序构建了质性分析框架,并得出了结论:(1)实际投射形象包括3个核心范畴,即外在形象、客观形象、主观形象;6个主范畴,即文化性、吸引性、宣传性、赞誉性、情感性、感知性;17次要范畴,即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景点美誉、情感评价等;(2)外在形象以赞誉性为主,其中主要是对自然景观的美誉;客观形象以文化性、吸引性、宣传性为主,以对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的描述最多,其次是人文景观,最后是丝路文化;主观形象中以情感性、感知性为主,依旧对于自然美景的情感评价最多。结合高频词统计所反映的重点以及质性分析中对甘肃外在形象、客观形象、主观形象的概述,并与当下所营销的旅游形象做了对比,文章发现官方实际投射下的旅游形象与所营销的旅游形象有一致性,同时也有差异性,一致性表现在“自然交响”、“人文交响”以及“丝路交响”三方面,差异性表现在对背景的介绍、对如意的解释、对特色的描述三方面,最终从强化背景的宣传、如意的引导以及特色的体现三方面入手,来对“交响丝路,如意甘肃”这一旅游形象进行更加系统的营销宣传。
其他文献
作为抗战时期重庆本土的诗人,李华飞在战时创作了以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翻译为代表的数量较多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抗战时期的诗歌,数量在五十首左右。这些诗歌创作贯穿了十四年抗战的始终,并伴随着诗人的学习和生活轨迹,与其他的文学与政治活动一道,成为了其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战时的本土诗人,李华飞的抗战时期诗歌创作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也同样缺乏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本文试以
虽然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文言素养,但以翻译和讲解为主的古代散文教学方法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于是出现了学生难以辨别和肤浅地理解教材中古代散文的不同内容特征的问题,再加上应试教育带来的割裂式学习问题,导致古代散文教学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效果难出”的困境。针对这些现象,亟需着眼于古代散文文体这一角度来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此,结合以往学者针对教学现状提供的相关资料,本文运用问卷的方法进行实际
状语是非常重要的句子结构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制谓词性成分,表示谓语的时间、处所、方式、状态、程度、语气、范围、否定等。本文以《撰集百缘经》中的状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状语的构成成分入手对《撰集百缘经》中的各种状语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撰集百缘经》状语的使用特点,从一个方面管窥中古时期汉语状语的特点。与此同时,利用学界对状语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撰集百缘经》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
本文从词汇着手,以三国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以及唐代玄奘译《说无垢称经》三部同经异译佛典存在差异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与共时、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三部异译经词语之间的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和译者个体偏好、语言自身的演变有关,因为这些差异,造成了《维摩诘经》异译三经不同的语言风格。《维摩诘经》异译三经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在词汇的
《酉阳杂俎》是唐代段成式所著的笔记体小说,属四部中的子部杂书,内容广博,包括天文地理、奇人异事、鸟兽虫鱼、宗教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其语言丰富,主要表现为大量的新词新义、口语词、外来概念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酉阳杂俎》为研究对象,聚焦外来概念词,从语言、文化两个角度进行全面研究,以丰富唐代外来概念词的语料,总结相关规律,以及唐与域外的文化融合现象,展现该书的文献价值和语料价
本文从功能主义研究角度出发,以语篇功能、话语标记和主观化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不同语法性质的“不说”和“别说”的连接功能,并比较其连接功能的异同。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和结语。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不说”“别说”的研究现状、目的、意义和方法等。学界对“不说”和“别说”的研究多集中于语义和语用及其演变研究,关于连接功能的研究较少;对其递进连词性质研究较多,让步连词和话语标记性质研究较少。本
汉语单音节顶端部位词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千百年来,无论是在词义还是在词形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人体类、植物类、器物类和山岳类这四类顶端部位词词义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共性与差异并存。隐喻、转喻、类推以及重新分析机制在词义演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客观世界、主体认知以及语言系统也推动或者制约着词义的发展变化。本文围绕单音节顶端部位词词义演变,运用认知语言学等研究方法,结合语义范畴、语义关联特征等词义要素,对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卢旺达人越来越多,但这些学习者的汉语发音并不标准,即使是汉语水平很高的卢旺达学生汉语发音与中国人发音依然有区别,这和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方法以及自身母语的影响有关系,其中汉语声调发音是影响卢旺达学习者汉语语音面貌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卢旺达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他们在单字声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单字声调的听辨测试实
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针对柬埔寨汉字教学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笔者利用在柬埔寨韩桑林大学一年的任教实习机会,收集了大量的汉字书写材料,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展开分析,然后对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以求更加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汉字偏误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价值、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柬埔寨大学生汉字书写背景的调查。首先对柬埔寨的汉语教学和柬埔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与非洲各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卢旺达与中国的交往也不例外,不管是政治、经济和文化,还是医疗、贸易进出口和教育等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合作。因此,越来越多的卢旺达人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向往,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有效激发和培养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汉语学习尤为重要。国内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