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名著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特意将名著导读从原来人教版教材末端提至一个核心的地位,拉近了师生与名著导读的距离,提高了名著导读在学习、教学中的地位。名著导读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它是打通课内课外的重要通道。一方面,名著导读推荐的作品仅仅靠课堂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利用好课外时间,做好课外阅读,真正让学生把导读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名著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特意将名著导读从原来人教版教材末端提至一个核心的地位,拉近了师生与名著导读的距离,提高了名著导读在学习、教学中的地位。名著导读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它是打通课内课外的重要通道。一方面,名著导读推荐的作品仅仅靠课堂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利用好课外时间,做好课外阅读,真正让学生把导读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起来才能更好地阅读经典名著。另一方面,名著导读推荐的作品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推荐相关的经典名著,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关于名著导读、课外阅读和《朝花夕拾》的教学研究现状,交代了“名著导读促课外阅读”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对名著导读和课外阅读的内涵做了界定,并针对两者的关系和相关理论基础展开概述。在明确了内涵、两者关系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又强调了“名著导读促课外阅读”在增加学生语言积累、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精神品质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以开封市铁路中学的学生和语文老师为调查对象,设计了教师版和学生版的调查问卷,对“名著导读促课外阅读”的学习现状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名著导读促课外阅读”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成因。第四部分:根据“名著导读促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和教师,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丰富评价体系等方面,尝试为初中“名著导读促课外阅读”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第五部分: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名著导读篇目《朝花夕拾》为例,在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朝花夕拾》文本特色的基础上,做出了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掌握阅读方法和促进课外阅读为主要学习目标的教学设计。该设计包括读前的导读、读中的拓展和读后的检测三个课时的内容,对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
其他文献
本文是日本家庭医学书籍《婴幼儿疾病与健康问答》(赤ちゃんの病気と健康相談)的翻译报告。该书由川崎富作等医务工作者执笔,于1974年出版,是小学馆家庭医学系列书籍之一,是当时较为详细的、分领域、分疾病的家庭医学系列书籍。目前国内尚无中文译本。本文所选原文为第三章第一节《如何辨别婴幼儿发育正常》和第二节《婴幼儿疾病特征》(节选)。翻译实践中,笔者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婴幼儿疾病与健康问答》是医
译者将《<黄金之神>中的阿伊努文化》的第四章《物语是智慧和历史的百宝箱》作为翻译材料,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翻译报告。本书于2019年3月20日由集英社出版,是日本语言学者中川裕的著作,目前国内尚未有译本出版。阿伊努民族的物语在叙事方式和内容上各不相同,分为多种体裁,所选章节主要讲述了阿伊努民族口承的物语的体裁。译文以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导,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方法,再现原作者的准确
本翻译报告的源语文本为下村千秋(1893-1955)于1932年所写,主要记录了日本本州东北部农村惨状,首次发表于《中央公论》1932年2月号,后收录于家之光协会《土地与故乡文学全集7》,1976年7月20日出版,国内目前暂无中文译本。作者以诗为引,引出在行程中自己心中的疑问得到解决,了解农民心中对作物歉收、饥荒持着何种想法等等。本翻译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翻译任务,介绍源语文本的时代
本次翻译报告所选素材为迷信调查会赤松金芳、大场千秋、日野寿一等人共同编写的《生活习惯与迷信》一书(以下简称《迷信》)。迷信调查会的调查报告目的当然不是要否定或者支持某种特定的宗教,而是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笔者选取《迷信》中的第五章“民间疗法与迷信”作为翻译报告的文本,其内容分三部分:(1)对迷信调查会第二次调查所获资料的分析,(2)民间疗法的意义和种类,(3)民间疗法盲信者的存在,其中例举了很多与
2006年,张立宪创办的Mook《读库》面世,其极富特色的出版理念,包括出版宗旨、选题标准、对图书形态的思考实践,以及形式多样和富有创新的编读往来与交流,都对当下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的传统纸质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具有启发意义。文章探讨《读库》的编辑实践和由此体现出的张立宪的编辑思想,为当下的图书编辑工作提供借鉴。
本次翻译报告所选文本节选自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演讲集《解读现代人文主义者渡边一夫》,采用第一回和第五回作成。该著作的第一回主要关于先生的战前随笔和战后日记,也讲述了自己的演讲计划、怎样遇到先生的,并配合作品大致总述了渡边一夫先生做人的气质、特点和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五回则主要探讨了先生《巨人传》的翻译和研究文体,讨论了巴赫金,也谈到了对先生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由于文本是后由人所总结编撰,整体
古代书院取私学与官学之长,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特殊的存在,为中国古代教育及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国学热”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古代传统书院的研究热潮。追溯古代书院近千年的发展历程,其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放之当下仍具有生命活力。尤其是身为现存唯一的书院活化石——岳麓书院,作为向现代学校转型成功的典范,其教学特点更是值得研究。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当下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材的编制层面也呈现出一系列变化,教学方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教材编写特色的影响。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行使用的过程中,众多教师尝试进行单元教学,以主题为导向的单元教学随之应运而生。单元主题教学相较于单篇教学,更加强调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本文结合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色,探寻初中阶段实
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为了加强语文学科的革命传统教育,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革命文化题材选文的数量,这些选文在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革命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正是由于革命文化题材本身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模式化的问题,过于注重选文的思想说教,或者忽视选文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情感。鉴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讲授革命文化题材选文也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
科普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已纳入新课标。科普作品整本书导读课需要教师从学生阅读需求出发,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灰尘的旅行》导读课为例,浅谈科普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