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再发心肌梗死的回顾性分析,探究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期为该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和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就诊于本医疗中心的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有1367例。其中有69例患者为再发心肌梗死,有3例信息不全被剔除,将剩余66例的再发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再发心肌梗死组,以此为试验组,依据每月再发心肌梗死数目的1:2随机选取138名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非再发心肌梗死组,以此为对照组。再对66例再发心肌梗死患者按初次心肌梗死时是否血运重建分为血运重建组和保守治疗组。详细查阅病例,分别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肌梗死类型、心率、发病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糖、尿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是否血运重建、初发梗死到再发梗死时间、并发症(急性心衰)。根据上述统计内容,应用SPSS2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明确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1、对66例再发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根据性别、年龄、梗死类型、初次与再次梗死间隔时间、是否存在心衰发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占54.5%,女性占45.5%,RR为1.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占59.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40.9%,RR为1.44,试验组年龄(x+s)65.9+13.4岁,而对照组年龄为(x+s)60.6+12.8岁,初发与再发间隔时间(x+s)32.5+28.1月,该组发生急性心衰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2、66例再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血运重建组与保守治疗组在性别、年龄、并发症、急性心衰发作等方面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初次与再发梗死间隔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隔时间(x+S)分别为40.76+33.27月和21.96+14.1月。3、再发心肌梗死组与非再发心肌梗死组比较,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脂蛋白a(LPa)升高、UA升高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4、再发心肌梗死中血运重建组与非再发心肌梗死组比较,患者糖尿病病史、LPa升高、UA升高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5、再发心肌梗死中保守治疗组与非再发心肌梗死组比较,患者糖尿病病史、吸烟史、LDL-C升高、LPa升高、UA升高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6、糖尿病史、Lpa升高、UA升高作为再发心肌梗死的共同危险因素,依据这些因素绘制ROC曲线,糖尿病、Lpa升高、UA升高及三者联合对再发心肌梗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0.587,0.581,0.738。结论:1、再发心肌梗死更多见于男性,多发NSTEMI,初发时保守治疗患者发病间期更短。2、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LPa升高、UA升高是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3、初发时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患者,糖尿病、Lpa升高、UA升高是心肌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4、初发时心肌梗死保守治疗患者,糖尿病、吸烟史、LDL-C升高、LPa升高、UA升高是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5、糖尿病、Lpa升高、UA升高是再发心肌梗死的共同危险因素并对再发心肌梗死有很好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解与矩形、正方形有关的线段关系等问题,一般是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等知识来解决,但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难点所在.本文介绍另一种方法:根据题目的条件建立坐标系,借助一次函数的知识求解.例1如图1,矩形ABCD的边长AD=3,AB=2,E为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156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材料和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肝胆胰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156例,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0例,分别作为PVT组和非PVT组;并将PVT组患者根据血栓累及范围进一步分为单支血栓组(血栓仅累及单支,n=30)和多支血栓组(血栓累及部位≥2,n=126)
目的:通过对肺癌治疗所致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各项指标分析研究,探讨各项指标在肺癌治疗所致间质性肺疾病中的预警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吉大一院明确诊断为肺癌经肿瘤治疗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76例及未发生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28例,根据有无间质性肺疾病将其分为ILD组及非ILD组,统计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治疗方案、预后生存时间、实验室指标以及肺CT征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这一患者群体在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这一特殊人群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临床中早发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方法:收集从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并行直接PCI患者的临床相关病例资料共464例,依据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目的 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数据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好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报的ADR报告582例,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类型、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和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2例ADR中,年龄在10岁以下的患者发生最多(208例),占35.74%;严重ADR 18例,占3.09%,新的严重ADR
半离散可积系统是非线性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学,电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能够刻画很多重要的自然现象,如:晶格中的粒子振动、电网络中的电流、固体离散化、生物链中的脉冲等等.构造具有应用价值的半离散可积系统,并研究其精确解是非线性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离散的谱问题出发,利用屠格式构造了一族半离散的可积系统,并考虑其中一个半离散可积系统,通过构造它的Darboux变换
本文研究的是几类具有心理作用的传染病模型,首先我们考虑了一类基于心理作用的SIRS传染病模型.构造合理的Lyapunov函数,利用Lyapunov第二定理,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进稳定性和地方病全局渐进稳定性,利用Matlab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心理作用的干预,能够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与传播.其次我们考虑了一类受环境干扰的影响,具有心理作用和饱和发生率的随机SIR传染病模型.首先通
本文主要应用变分法研究了两类具有临界非线性项的Kirchhoff型方程,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别获得了非平凡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近代变分法及Kirchhoff型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本文问题的提出和主要工作.第二章给出相关的预备知识.第三章考虑如下具有p调和算子的四阶Kirchhoff型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其中Ω是RN中具有C2边界的有界区域,N ≥ 2,△是拉普
目的:1、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2、分析化验指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结果对其生存时间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ECG)、心脏彩超(UCG)及心脏磁共振(CMR)特征。结果:1、入选
目的:分析对于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的临床指标。同时,总结出与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的临床常用血清学指标。研究对象及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入院且明确诊断为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及微生物学指标、影像学资料及转归,并计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