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萨斯以来,关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学者已经讨论了几个世纪。经济学关注了人口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等各阶段的经济影响。在以上各阶段中,婚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他们对婚姻的研究进程,未能及时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既有文献对婚姻推迟现象产生和出生性别比上升的经济原因及其经济影响分析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呈现新特征——婚姻推迟和出生性别比上升。本文第一部分将从搜寻匹配视角,探讨婚姻推迟原因和出生性别结构平衡的经济学条件;第二部分将探讨婚姻推迟和性别比上升对储蓄和增长的影响。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具有顺承的联系。从经济学角度看,婚姻推迟可以看作单身男女在婚姻市场相互搜寻匹配过程的受阻。进一步看,生育可以视为他们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结果的延续。生育显示强烈的“男孩偏好”,导致性别比居高不下。本文基本结论为:性别比上升推迟了男性婚姻,而收入差距扩大推迟了女性婚姻;男女生产力差异导致出生性别比上升;性别比上升,既提高家庭储蓄率,也促进经济增长;男女婚姻推迟,一方面提高中国居民储蓄率,另一方面不利于经济增长。因而,研究婚姻推迟和出生性别比等问题具有经济学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分析婚姻推迟原因和性别结构平衡条件。关于婚姻推迟问题,在假设男女同质情况下,性别比上升将提高男性搜寻成本、降低搜寻收益,从而使男性进入婚姻过程受阻,但提前女性婚姻。在男性同质而女性异质情况下,女性差距扩大,将提高女性搜寻成本,并降低女性搜寻收益,从而阻碍女性进入婚姻进程,最终导致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而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在男性异质而女性同质情况下,男性差距扩大,将提高女性搜寻成本,并降低女性搜寻收益,延缓女性步入婚姻进程,从而提高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但降低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使用1995—2009年省级数据,验证模型理论结论及其引申含义——性别比与男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但与女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负相关;收入差距与女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但与男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负相关。随后,本文分析出生性别结构趋于均衡的条件。从经济学角度看,婚姻生男或不生、生女或不生等四种情况,可以视为男女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结果的延续。生男生女收益差异和男女生产力回报差异,是性别结构失衡的关键原因。在家庭生男个体收益等于家庭生男对婚姻市场其他个体影响时,性别结构均衡条件在于,生男生女净收益之比与男女生产力回报之比相等。该结论可以引申为性别比随着女性经济回报上升而下降、随着房价上升而下降。运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女性高等教育普及范围扩大和房价上升是促使性别比下降的重要因素。女性高等教育普及范围和房价均与性别比显著负相关。在对以上问题原因进行经济学分析之后,本文第二部分探讨了婚姻推迟和性别比上升对家庭消费——储蓄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结婚而储蓄”意味着婚姻推迟提高家庭储蓄率。同时,婚姻推迟使婚姻收益推迟实现甚至难以实现,因而,它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通过1995-2010年省级面板回归发现,婚姻推迟对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它可以解释居民储蓄率上升的70%左右;0-4岁性别比对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未婚人口比例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为负的影响,这表明婚姻推迟不利于经济增长;而0-4岁性别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性别比上升在客观上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因而,婚姻推迟和性别结构失衡是影响消费—储蓄行为和经济增长变动的重要因素。根据全文第二部分对婚姻推迟和性别比上升的储蓄和增长效应分析,为合理安排家庭的消费—储蓄行为和推动经济增长,我们需要减弱婚姻推迟趋势和平衡性别比。根据全文第一部分对婚姻推迟和性别比上升原因的经济分析,政府应该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引导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状态,并缩小收入差距,进而减弱婚姻推迟趋势;政府需要提高女性生产力及其回报,使生男生女的收益差异趋于缩小,进而使出生性别结构趋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