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现代人或多或少的患有城市病,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进行日常放松的场所。外出旅行、度假等远距离旅游活动由于路程较远、花费较大等弊端,不能及时缓解人们随时而来的紧张压力,因此日常性游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森林处在城市地域内,与城市居民关系较为密切,且多数承载当地文化,是居民进行游憩活动的较好场所。目前,城市森林逐渐成为居民游憩的理想胜地。同时,城市森林游憩也逐渐成为旅游业中一个不可代替的分支。本研究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对象为“城市森林游憩”,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居民感知理论、闲暇理论和系统论。通过综合利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城市森林游憩系统模型,广义上将系统结构分为主体、客体、媒介系统和支持系统四大类,狭义上包括游憩者(主要研究其游憩需求及游憩行为特征)、森林游憩资源(偏重树种、森林结构、森林景观营造等)、交通、游憩地域(特指游憩空间结构)、游憩设施等方面。明确城市森林的游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模式——“1+3”优化模式,认为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以居民游憩感知为基础,以空间结构、游憩资源和支持系统为三大核心。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对福州森林资源概况和居民游憩感知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州居民对城市森林游憩系统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交通、游憩设施及森林资源等方面有待改进。明确福州城市森林游憩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所具有的优势,进而提出符合福州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采用系统分析法进行研究,将城市森林游憩看做一个系统,在概念提出、系统优化、现状分析等方面始终贯穿该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调查问卷法对福州市居民进行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使得对策建议的提出具备较强指导性和实用性;创新性地构建了城市森林游憩系统模型,提出“1+3”优化模式,并运用于福州城市森林游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