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政府组织起源于欧美,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西方组织文化背景。人们普遍认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以及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和认识十分有限,对非政府组织在人权领域所发挥作用方面的研究更为有限。近年来,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兴起,但是学术界更多地将关注点集中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特点和组织构成,以及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和平、裁军、国际环境保护、经济、文化、扶贫、救援、宗教、慈善等领域中的作用,而对它们与人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涉及不多。本文在阐述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在人权保护领域的活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分析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概念和主要活动领域;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实践;第三部分从第五章到第七章,对比政府和国外的人权保护,并对制约中国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国际社会,西方某些人权组织多次抨击中国的人权状况。面对这一情况,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非政府组织在人权保护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对于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拓宽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提高对非政府组织在人权领域中作用的认识;本文的现实意义则在于:提高国内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进入中国,当时多以外资企业或商会的形式存在。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交往增加,并开展了广泛合作。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不多。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公布,该管理条例第一次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基金会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并允许国际非政府组织以NGO的身份合法登陆中国。一直以来,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针对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模式,以及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非政府组织的认识和管理水平。近几年来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非政府组织的起源和界定、性质和特征、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黄波、吴乐珍、古小华主编的《非营利组织管理》,王名编著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徐双敏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贾西津、魏玉等译的《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王名的《民间组织通论》,龚咏梅的《社团与政府的关系——苏州个案研究》,美国朱莉·费希尔著,邓国胜等译的《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以及王杰的《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等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非政府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国外非政府组织理论和实践的引进和介绍层面,对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研究缺乏理论深度。第二,引用国外学者的学术观点较多,在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创新性观点方面明显不足。第三,对具体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保、教育、和平和安全等领域,缺乏对非政府组织在人权领域相关活动的研究。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论文对非政府组织在人权保护领域的活动进行了归纳整理,论述了非政府组织涉及人权保护的主要领域,并对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主要活动进行了归纳分类;第二,论文在归纳、整理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活动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度、资金来源和筹资能力、人力资源;第三,从人权角度出发论述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政府人权保护与非政府组织的比较,分析非政府组织在人权保护领域所具有的优势和限度。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每个学科都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视角。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研究必须借鉴多个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本文立足于政治学相关理论的同时,借鉴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引入法学的相关理论,以清晰地勾勒出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