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对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 s)及血管调控因子VEGF、TSP-1进行检测,探索治疗CTCs与VEGF、TSP-1之间的关系。 2.将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联合治疗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等的差异。 3.通过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调控因子VEGF、TSP-1水平及外周血CTCs数值的差异,了解联合治疗是否较单纯化疗更能降低CTCs数值及其原因。 4.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获益与临床病理因素、CTCs数值、VEGF及TSP-1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索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获益的预测指标,为今后类似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搜集2014.10-2015.12就诊本院初治为Her-2阴性的原发Ⅳ期或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未经其他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联合治疗组)21例,化疗组(化疗组)21例,治疗前7天内及治疗2周期结束后7天内抽取患者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VEGF、TSP-1及使用Moflo XDP超高速流式细胞仪检测CTCs。治疗期间记录不良反应,治疗2个周期后复查评价疗效。另搜集1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的血浆VEGF、TSP-1作为对照。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浆VEGF水平(93.70±9.70pg/ml)高于1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的VEGF水平(66.72±8.92p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SP-1水平(389.70±20.66ng/ml)高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SP-1水平(292.28±1.52 n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93.70±9.70pg/ml),血浆TSP-1水平(389.70±20.66ng/ml),CTCs检测值(24.55±49.27个),促进血管生成的VEGF与抑制血管生成的TSP-1呈负相关(r=-0.486,P=0.001);CTCs与VEGF具有正相关(r=0.498,P=0.001)。CTCs与TSP-1具有负相关(r=-0.368,P=0.018)。 上述晚期患者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为(73.58±7.52pg/ml),血浆TSP-1水平(389.70±20.66ng/ml),CTCs检测值(7.70±5.37个)。VEGF及TSP-1有负相关(r=-0.607, P=0.001),CTCs与VEGF无相关(r=0.322,P=0.108),CTCs与TSP-1两者无相关(r=0.083,P=0.688)。 3.联合治疗组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PR)11例(47.8%),稳定(SD)5例(23.8%),进展(PD)5例(23.8%),临床获益率(CBR=CR+PR+SD)为76.2%。化疗组21例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PR)7例(33.3%),稳定(SD)2例(9.5%),进展(PD)14例(66.7%),临床获益率(CBR=CR+PR+SD)为42.9%。联合治疗组疗效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组患者治疗的毒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联合治疗组Ⅰ~Ⅱ度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例(16.9%)、23例(10.0%),ⅢⅡ~Ⅳ度副反应发生分别为6例(2.6%)、1例(0.4%)。化疗组Ⅰ~Ⅱ度副反应发生率为42例(18.2%)、25例(11.3%),Ⅲ~Ⅳ度副反应发生分别为7例(3.0%)、2例(0.9%),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 4.联合治疗组: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94.27±9.70pg/ml)高于治疗后水平(69.58±7.52p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血浆TSP-1水平(390.78±14.93ng/ml)高于治疗后水平(316.77±2.52 n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外周血CTCs水平(25.43±12.90个)高于治疗后(7.57±3.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化疗组: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93.24±9.91pg/ml)高于治疗后水平(74.67±6.26p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TSP-1水平(388.62±25.50ng/ml)高于治疗后水平(317.37±1.7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外周血CTCs水平(21.57±7.80个)高于治疗后(7.90±3.08个),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CTCs阳性例数为15例,治疗后CTCs阳性例数5例,化疗组治疗前CTCs阳性例数11例,治疗后CTCs例数6例,联合治疗组与化疗组治疗前后CTCs阳性例数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 5.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获益的情况在PR、骨转移、VEGF、CTCs、分子分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SP-1、年龄、月经状态、ER、KI-67、软组织转移、肝转移、肺转移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晚期乳腺癌患者血管调控状态不同于健康人,促进血管生长的VEGF高于健康人,抑制血管生成的TSP-1高于健康人。 2.晚期乳腺癌患者促进血管生长的VEGF与抑制血管生成的TSP-1呈负相关,为血管调控平衡机制中互相制约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可通过调控肿瘤血管生成进而会影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数值。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够提高化疗对于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未增加毒副反应。 4.联合治疗组与化疗组均不同程度抑制VEGF、TSP-1、CTCs的检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通过血管调控影响CTCs的数量。 5.VEGF低表达、CTCs阴性、联合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及临床病理因素如PR阳性、无骨转移及LuminalA型、LumialB(Her-2阴性)可为预测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获益情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