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和荒诞折射出的生命真谛——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视角分析《马丁·伊登》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伦敦(1876-1916)是一位杰出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贯穿于作品始终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一部优秀的半自传体小说,自出版以来就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存在主义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的存在与行动的方式及其意义的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更加关注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处境,强调人在行动中的主观性。小说中,作者对马丁·伊登的描写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如“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和“世界是荒谬的”来分析《马丁·伊登》这部作品。通过本文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马丁的生存状态,关注现代人生存的困惑,探索生命的真谛。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小说《马丁·伊登》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马丁·伊登》这部作品的优秀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存在主义的产生,发展,代表人物及主要特点,并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本观点进行了阐述。  第四章从“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两个层面分析了马丁寻求本质,战胜苦难的过程,说明马丁不畏束缚,敢于做出自由选择,并为之不懈奋斗。  第五章从“他人即地狱”和“世界是荒谬的”两个层面分析了小说中所呈现的荒诞的社会现实以及马丁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关系,揭示了在荒诞的社会背景下,马丁痛苦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荒诞的成功,陷入了对生命意义的质疑  第六章为结论,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且指出论文的新观点。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与苦难和荒诞的斗争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
其他文献
差异性个体在社会剧场中如何言说、表演、乃至生存,是一个跨越时间、空间和文化的命题。作为现存第一部英文自传体作品和为数寥寥的中世纪女性写作成果之一,成文于15世纪中期
A.S.拜厄特(1936-)是当今英国文坛著名的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她是英国文学评论界的权威,在文学理论上颇有建树,有大量文论专著问世,包括关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等名家的多部论文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由于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现代交际、运输和大众媒介的进步,不同文化间人们的交际极大地增加了。过去,计算机和因特网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发送和接收大量的
在语义学研究的三部分:语音、词汇及语义中,意义一直是没有被很好研究的部分。同时,语义研究中,相对名词和介词而言,动词意义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词意义不
本文首次尝试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功能五个方面,即,及物性、语气、情态、主位结构、主位推进,对美国现任国务卿康多利扎·赖斯的公开发言加以分析研究,旨在探寻赖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市场不断规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旅游观光。旅游文本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国际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