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中原城市群提升到国家级城市群,该区域内包括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的30个地级市,整体经济总量全国第五,城市间经济互补合作较强,人口基数大,区位交通优势突出,集聚辐射范围广。中原城市群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规划,依据“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发展模式,将成为中部崛起乃至全中国新的重要增长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要素、经济要素形成了空间上的聚集。这种聚集不但增强了城市群总体的集聚辐射效应,同时不断提升着各城市的发展效率。高效率的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目标,高效率的城市产生高效益,加速城市内部资本的积累,扩大城市建成区和产业规模,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又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能力,并且为产业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要素资源不断向城市汇集的同时,其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是否通过影响城市发展效率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集聚效应与城市发展效率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否显著?因此,对集聚效应、城市效率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及政策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其它城市群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在数据测度方面。对于集聚效应测度,本文对集聚效应的界定在城市流强度、人口集聚度以及城市建成区集聚度三个指标,因此构建了区位熵指数公式和城市流强度公式,对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2009—2018年的对外功能服务量和城市流强度值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城市流强度的动态演变特征。对于城市效率,本文分为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形采用Tone(2004)提出的SBM-DEA模型对城市效率进行测量,并从总体、分地区层次、分城市规模三种分类角度进行评价。在影响机制研究方面。首先,对集聚效应与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本文构建了考虑两种情形的城市效率的Tobit模型,分别从总体、核心城市区、大城市(含特大)以及中等城市四方面进行了回归。其次,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通过两步系统GMM方法对集聚效应、城市效率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实证结果指出,集聚效应在城市流强度和城市建成区集聚度方面显著地促进了城市发展效率,而这种机制又进一步提升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主要有:(1)中原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对外功能服务量和城市流强度存在着显著差异,郑州市虽然有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但带动周边城市发展能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中原城市群中各城市效率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且中等城市的城市效率要高于大城市。(3)城市效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效率越高的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越明显。(4)集聚效应在城市流强度和城市建成区集聚度两方面对城市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而这种机制又进一步的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人口集聚对城市效率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中原城市群实际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有:(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集聚效应。(2)限制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放宽市场准入。(3)扩大中原城市群对外开放度,提高出口贡献率。(4)进一步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人均产出。(5)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发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