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严重的滑膜病变,侵蚀关节软骨和骨骼,晚期会出现明显的关节僵硬,活动度受限等症状。终末期的类风湿关节炎一般难以根治,在髋、膝等大关节可采用关节置换手术来改善生活质量,但其医疗成本较高,且手术改善不及一般骨关节炎患者,此外,由于明显关节局部的炎性反应,患者出现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措施一直是学者们所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存在关联。但IL-4和IL-6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的影响尚未获得明确的认识。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口中类风湿关节炎患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风湿学会诊断标准(ACR),共纳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52例,对照组选择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遗传史的健康志愿者798例,记录每位研究对象的每位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统计数据。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外周静脉血2ml,使用Axygen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置于-80°C深低温冰箱冷藏。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进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中各SNP位点分析。对SNP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HWE),并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统计软件选择SPSS16.0(SPSS Inc.;Chicago,IL,USA),P<0.05被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人口学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各SNP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白细胞介素-4-590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中,病例组的TT基因型频率(7.05%)显著高于对照组(2.01%);C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中同样较高(29.00%VS25.94%);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中较低(63.96%),而在对照组中为72.06%。同时,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明显比对照组中更高,分别为21.54%和14.97%(P<0.001)。白细胞介素-6-174G/C SNP位点上,病例组中GG、G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52%,16.49%和2.00%;而对照组中则分别为98.50%,1.25%和0.25%。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间在G/C等位基因频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G:89.76%VS99.12%)和(C:10.24%VS0.88%)。结论:白细胞介素-4-590C/T和白细胞介素-6-174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易感性存在影响。白细胞介素-4-590SNP中TT基因型和白细胞介素-6-174SNP中CC基因型以及C等位基因可能提示更高的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