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时代的到来,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进行以改善公共服务为核心,提升政府能力为要求的政府改革。我国政府正是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来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也是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治理模式。当前,学术界对此已有诸多研究,但大都关注中央、省、市政府层面,对于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较少。作为最低一级基层政府,乡镇政府在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供给上面临着更大压力,广大民众和中央的要求都迫使乡镇政府更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本文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为人民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地方治理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的采用,对我国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了规范研究。首先,论文阐释了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特征和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为研究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定位和路径提供清晰的理论视角。接着对当前我国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首先结合大量案例总结了我国构建乡镇服务型政府采用的三种实践途径:职权配置改革初步实践、市场化改革初步实践以及社会化改革初步实践。然后,对当前我国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予以剖析:在管理理念上,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乡镇政府官员服务意识淡薄;在行政体制上,压力型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乡镇现行治理机制的重要根源,乡镇政府只能选择对上负责,调动一切资源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从而无暇顾及乡村的公共产品需求导致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在财政体制上,由于乡镇政府债务沉重,收入水平低、支出扩大,财政风险日渐膨胀,受财政困难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在公务员服务能力上,乡镇公务员行政观念陈旧,因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低;在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上,现有的考核体系在目标设置、方法方式等方面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些问题都是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提出了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路径:树立科学的公共服务理念,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的考核机制,提升乡镇公务员队伍服务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