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是民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均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基于此,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尚存在的不足对于促进乡村民生发展,补齐乡村民生短板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梳理了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意见和规章制度,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大致掌握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研究情况。然后论文对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供给数量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农民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政府强制性供给缺乏对农民需求的回应;供给主体单一与农民需求失衡;逆向性供给体制偏离农民需求。其次,论文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作为个案分析的对象,展开具体分析和研究。通过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在当地农村的实地走访,了解当前岳池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整体供需情况,即岳池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与农民需求失衡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单一供给主体与多样性文化需求失衡、农民需求偏好与政府供给偏好失衡、需求信息与供给信息失衡、人才队伍建设乏力导致供需失衡。论文以当前问题为基础,深入分析岳池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的因素,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行政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财权事权不匹配导致基层政府缺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重经济建设轻文化服务导致政府供给理念的偏差;“自上而下”供给体制、监督机制以及低效的信息沟通和决策参与机制阻碍村民需求表达;需求偏好的难以识别;需求表达机制的欠缺。最后,结合岳池县农村的实际情况,论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供需均衡理论为指导,以农民为主体,农民需求为导向,提出精准供给的思路。一是提高各社会主体参与度,保障决策精准化。二是激发表达意愿,提升农民表达精准性。三是坚持需求导向,确保供需信息精准化。四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需求识别精准性。五是吸引专业人才,提高供给服务的精准度,六是政府对文化需求加以引导,精准对接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