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洛丽亚·内勒是二十世纪杰出的非裔美国女作家。本文对其作品《妈妈·戴》进行文本研究,通过分析威罗·斯普林斯地区的黑人对当地母系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群体价值观的坚守,指出包括黑人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坚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论文包括五部分:导论部分包括对格洛丽亚·内勒及其作品《妈妈·戴》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正文部分分析了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当地母系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群体价值观的坚守。结论部分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论文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第一章探析了威罗·斯普林斯母系文化的建立及世代黑人对黑人母系文化的坚守。通过对历史上黑人女性祖先萨菲拉形象的分析,来探讨黑人女性对白人父权的颠覆,主要体现在萨菲拉将上帝的形象取而代之,使其成为威罗·斯普林斯黑人社区的创造者和领袖。像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一样,萨菲拉在一千天之内生了七个孩子,这标志着她创造了威罗·斯普林斯整个岛的生命。此外,萨菲拉从白人奴隶主的手中得到威罗·斯普林斯的统治权,最终确立了当地的黑人母系社会。威罗·斯普林斯当今的黑人女性戴妈妈对整个黑人母系社会的维护,使其成为当地黑人社区的家长,保护着整个岛和岛民的利益,并从身体上和精神上治愈岛民,带给威罗·斯普林斯生命和希望。此外,戴家父亲角色的缺失也使戴妈妈成为整个戴家的母亲。威罗·斯普林斯女性祖先和当代女性家长对黑人母系社会文化的建立和维护,使黑人母系文化得到传承和坚守。第二章分析了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其宗教信仰伏都教和巫术的认同。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伏都教的信仰使他们保持着对祖先萨菲拉的崇拜。他们将象征着威罗·斯普林斯脱离白人控制并标志其重获自由和独立的“烛光节”传承下来,表达了他们对祖先萨菲拉的怀念和祝愿。与基督教徒不同,威罗·斯普林斯黑人信奉伏都教倡导的灵魂不死的说法,相信死去的亲人能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回到他们的身边。由此,伏都教将威罗·斯普林斯的祖先与后代,逝者与生者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节日传统还是丧葬仪式都使威罗·斯普林斯的黑人通过认识和铭记历史来坚守当地的传统文化。在西药不能治愈柏妮丝不孕的情况下,戴妈妈用巫术帮助柏妮丝孕育了自己的孩子。同样,在科学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生病的可可在戴妈妈巫术的帮助下痊愈。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其宗教信仰的坚守带给他们希望和生命。第三章分析了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当地群体价值文化的坚守,集中体现在修桥和打扑克两种活动中。他们并不关注修桥会花费多长时间,而是重视是否所有岛民都参与到修桥的过程中,共同完成修桥的任务。同样,对于他们来说,打牌的意义并不在于谁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在于享受集体打牌这一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威罗·斯普林斯的群体价值观也体现在家庭价值观中。戴家人对戴家历史和过去的忠实使得深受白人思想影响的乔治在精神层面上回归黑人社区,同时也将戴家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带给整个戴家最终的平静。此外,戴家人对家族历史的忠实使其从祖先那里汲取力量并挽救了可可的生命。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群体价值观的坚守最终带给整个黑人社区宁静祥和的生活。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但为研究《妈妈·戴》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指出只有坚守本民族文化传统非裔黑人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