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中小商业银行融资难探讨——基于中小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层面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构成市场经济主体,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当前国内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冲击和挑战。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最优融资方式,对扶持中小企业起着重大作用。中小商业银行本应成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支撑,但因企业的经营特点和银行内部管理要求不匹配,使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论文以真实的融资案例为基础,研究探讨中小商业银行应如何从内部管理层面采取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论文强调中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旨在唤醒银行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中小企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同时,论文研究对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和市场竞争力,完善其内部管理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论文两个主要研究对象中小企业和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指出论文的不足与创新。第二章介绍国内外近几年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课题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国内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第三章案例分析是重点章节,列举三个中小企业在中小商业银行融资失败的案例。每个案例首先展示融资申请人和融资项目的基本情况,接着介绍银行授信审查意见,最后分析银行在授信审查中的疏忽与过失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第四章是重点章节,分析总结中小企业在中小商业银行融资难的主要成因,指出宏观环境、中小企业特征、中小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三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第五章是重点章节,基于中小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环境建设、机构部门设置、尽职调查、授信审查、贷款流程、考核激励六个层面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同时,总结分析论文研究的可行性以及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在第三章案例分析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研究打破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入手的常见模式,立足于真实的融资案例。探究问题的角度更贴近市场,更能反映中小企业真实的融资诉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更加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其次,第四章解析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中小企业的特征和银行内部管理要求,强调中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再有,第五章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创新。例如,创新“综合要素评分表”来修正中小企业行业准入标准;首次对中小商业银行授信审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银行机构权限设置、贷款绿色通道建设等方面均提出一些新的尝试或改进的方向。  论文的不足体现在案例选择具有主观性,且数量有限无法覆盖实际存在的所有问题。融资案例均来源于同一地理区域的中小商业银行,未能结合我国其他地区的情况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以及设计的方案不具备广泛适用性。
其他文献
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这一角度,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家颁布和实施的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规模以及投资效率的影响
现在互联网逐渐流行,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产生巨大影响.本文提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教学理念和技能有待提升、师生互动有形无实、课程资源使用率
“教在线上、学在线下”,让学习者将课上的内容带到“线上”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使线下课堂教学时间可以重新规划与合理使用,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营造多维度的学习氛
在新常态下,发展更需要创新,政府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补助是否越多越好呢?利用2010—2014年珠三角上市创新型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创新活动的高风险、高转换成本
本文以2020年新冠疫情这一重大突发的卫生公共事件为研究背景,以疫情防控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的 ,正确把握与合理运用网络舆情手段,探究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树立
研究整合企业网络视角和商业模式创新视角,探讨了网络嵌入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考察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并基于全国334家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实证检验
内容摘要:任何阶段的努力都是对制度文化的强化与补充。那么,此次“停课不停学”的阶段同样是发挥并丰富班级制度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高效的班级“云管理”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在线学习,为学生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助力。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 班级管理 制度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第一次实现了整体的“线上教学”。这种新的形势,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挑
盈余质量问题是当前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盈余质量分析对引导投资者合理利用财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引导资本合理流动与资源配置,提高公众投资者对会计行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