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2861个县级城市,国土面积约占到全国的95%,人口总数约占到70%多,GDP约占到60%多,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国的国民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县域经济对金融的依赖性更大,因此,县域金融的发展情况及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的大小,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对于中央提出的加快新农村建设,还是对实现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从资金供给情况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曾在县域金融中担当主角的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淡出县域经济领域,资金实力有限的农村信用社被推上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角位置,“融资难”一度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首当其冲是金融资源的大量外流,以山东省郯城县为例,全县金融机构近五年总外流量达211.75亿元,外流比率平均为42.43%;从外流的金融机构来看,农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外流量最大,五年总外流量分别达78.58亿元、56.97亿元、55.39亿元,分别占总外流量的37.11%、26.9%、26.16%,县域金融资源的“体外循环”如同“抽水机”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优化县域金融资源配置,减少金融资源外流,实现县域金融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本文以山东省郯城县为例,首先从界定金融资源、县域经济等概念着手,在总结和梳理国内外现有文献对金融资源外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县域金融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资金需求旺盛,而金融供给缺口较大。为掌握金融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度,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采取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金融资源是郯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同时说明了金融资源外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对此,本文通过统计分析郯城县金融发展情况,查找出了金融资源外流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了实现县域金融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政策建议,以期破解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之困局。